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正文 第 52 章

正文 第 52 章

    冯保接着给他往下讲故事:“殿下还记得王江泾战役吗?”

    朱翊钧点点头:“记得!那是抗倭以来,咱们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没错,那时俞大猷将军打败的就是徐海。”

    “那时的王直,手底下有钱,有人,还有军火。不好办,所以先办徐海。”

    朱翊钧问:“什么叫军火?”

    “就是……火器,一种特别特别厉害的武器。”

    朱翊钧又问:“比武士刀和绣春刀更厉害吗?”

    “厉害多了。”

    朱翊钧一翻身站起来,小脚丫子往床上一跺:“给我们大明的士兵也安排上。”

    嚯!好大的口气!

    冯保拉着他,跟他解释:“花钱的呀。”

    “我皇爷爷有钱!”

    有钱才怪。

    冯保说:“殿下若是不听了,就早些休息吧。”

    “听,要听的。”朱翊钧乖乖躺下来,“大伴你接着说。”

    冯保继续说道:“徐渭让胡宗宪找来个徐海的桐乡,这个人是个制墨的,名叫罗文龙。这人是个泼皮,走到哪里都喜欢搬弄是非。”

    “徐渭编了个感人肺腑又天衣无缝的故事,让他带着这个故事,混进徐海的队伍,摸清敌人的底细,暗中将消息传回给胡宗宪。”

    “哇!”朱翊钧惊叹道,“他们好聪明呀~”

    “那当然,不聪明怎么可能斗得过倭寇?”

    朱翊钧问:“那后来呢?”

    “根据罗龙文传回的消息,徐海有两个同谋,一个叫陈东,一个叫叶麻。”

    “徐渭利用反间计,由喜欢搞事情的罗龙文在其中挑拨离间,迫使三人的力量分散。”

    朱翊钧又问:“怎么挑拨离间?”

    “每次他们抢劫老百姓,罗龙文就把最值钱的东西拿去献给徐海,久而久之,引起了其他两人的不满。罗龙文又在徐海跟前煽风点火,说他二人早有异心,迟早会背叛徐海。”

    徐渭果然没看走眼,这个罗龙文的确是个善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

    而朱翊钧没想到的是,他不仅在抗倭故事中听到了这个名字,不久之后,还在另一个重大事件中,再次听到了这个名字。

    冯保接着往下讲:“而后,胡宗宪又利用重金,贿赂徐海,使他出卖陈东和麻叶,接受朝廷招安。”

    朱翊钧又问:“什么叫招安?”

    “就是以劝说、笼络为手段,开出优厚的条件,使其主动投向,与朝廷合作。”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我觉得不对。”

    冯保问:“哪里不对?”

    朱翊钧说:“你说过的,徐海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赋,极具组织才能,十分精于海上作战。他这么厉害,为什么要接受朝廷招安?”

    冯保摸摸他的头发:“殿下也好聪明呀。”

    朱翊钧眯着眼睛笑:“我也觉

    得我很聪明呢。”

    冯保又说:“那殿下可还记得,我说徐海有军事天赋之前,还说了句什么???[]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嗯~”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你说,他没读过什么书。”

    “对,所以胡宗宪给徐海写了一封劝降信。”

    “所以徐海就乖乖招安了?”朱翊钧一脸“你不要把我当傻子”的表情,“我才不信呢。”

    “别急呀,听我慢慢讲。”

    “朝廷给倭寇头领写劝降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王直收到过,徐海收到过,还有陈东、叶麻,他们肯定也收到过。”

    “徐海自然不会投降,但毕竟是总督大人的来信,一方封疆大吏,可不是什么地方小官。”

    “这些倭寇虽然不答应投降,但都会给他回信,徐海也不例外。表示自己不是有心要和朝廷作对,大家都有难处,手底下几万人要吃饭,不抢劫就得饿死,只能再委屈一下老百姓。”

    “胡宗宪除了骂他两句草菅人命,罪大恶极,也没发现什么不妥。但徐渭发现了,这封信格式规范,字迹工整,遣词得当,还颇讲礼数。”

    朱翊钧说:“徐海没读过书,写不出这样的回信。”

    “聪明!”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冯保都夸了朱翊钧好几句聪明了。

    没办法,这小家伙是真的很聪明。哪里像个四岁多的孩子,这逻辑思维能力,说他七八岁也不为过。

    “徐渭敏锐的发现,在徐海的背后,必定有一位高手,并且,徐渭对此人非常信任,才能将与朝廷来往的信件交给他来写。”

    朱翊钧立刻说道:“罗龙文一定知道这个人是谁!”

    “没错,很快罗龙文就确认了这个人的身份——徐海的妻子。”

    “我之前说过,徐海当和尚的时候,就时常破戒——出入妓院。”

    又有朱翊钧听不懂的新词汇:“什么是妓院?”

    这次冯保选择直接跳过:“等你长大自然就知道了。他的妻子姓王,叫王翠翘。曾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小姐,后来父亲获罪,沦为风尘女子。”

    朱翊钧说:“所以,这个女孩子文章写得很好,连徐渭也夸奖她,许多男子也比不上。”

    “徐海的妻子,就是他背后那个能替他执笔,他非常信任,能够影响他想法和决定的人。所以这位王姑娘变成了徐渭和胡宗宪需要攻克的目标。”

    “没有哪个女孩子喜欢打打杀杀,在海上漂泊,过着提心吊胆,居无定所的日子。”

    朱翊钧不理解:“万一这个王姑娘就是呢?”

    冯保摇头:“殿下还记得最开始,徐渭说了什么吗?”

    “谋定而后动。”

    “所以,他们一定是经过长时间了解,才敢如此肯定,而后制定计划,再行动。”

    “胡宗宪在给徐海送去的财物中间,特意混入了女孩子用的胭脂水粉,珠钗首饰。徐海没有察觉,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的给了王姑娘。”

    “等时机成熟,徐渭又让人给王翠翘送去一封信,希望她规劝自己的丈夫,早日弃暗投明,归顺朝廷。”

    “不久之后,徐海集结两万倭寇,再次进犯江浙一带。他让自己的同伙带着日本人去攻打朝廷把守的重地,等那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自己在率领亲信,进攻薄弱地区,洗劫一空之后,扬长而去。”

    “这是他的计划,但却落了空。”

    “因为在此之前,早有人将他的打算透露给了胡宗宪。”

    朱翊钧问:“是王姑娘吗?”

    “当然不是。”

    朱翊钧想了想:“是王直,他们早有仇怨。”

    冯保又忍不住要夸他聪明,但也要纠正他的一个错误:“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仇,更因为他们是竞争对手。王直把其他倭寇的行动透露给胡宗宪,只是为了借他的手解决掉竞争对手。”

    “胡宗宪早有防备,徐海认为的薄弱之处,恰恰是防守最严密地带,他碰上了硬骨头。但兵力强盛,武器精良,胡宗宪也奈何不了他。”

    “双方僵持数日,胡宗宪就向俞大猷下令,让他撤兵。”

    朱翊钧不解:“为什么撤兵?”

    冯保引导他:“我们之前说过的,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就得靠……”

    “计谋!”

    “胡宗宪一边派出使者,告诉徐海,王直也有投降的想法。一边又让人给他的同伙放出消息。说徐海让他们进攻的地方都是又穷又有明军重兵把守的地方,是因为徐海自己已经投降,并且将他们出卖给朝廷,作为归顺的条件。”

    朱翊钧恍然大悟:“所以,胡宗宪故意放他们走,是让他们回去之后内……内……”

    时间大概是太晚了,小家伙有些困了,到了嘴边的词,却又卡壳了。

    他一脸疑惑的小模样可爱至极,冯保忍不住拿手背轻轻碰了碰他的小脸:“内讧。”

    “仇恨和猜忌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再难拔出。”

    “徐海有意接受招抚,但是陈东、叶麻和日本倭寇头目等不愿归降,决定返回日本。在临行前,双方在分赃问题上产生了争执。”

    “在罗龙文的教唆下,徐海在饯别宴上,将叶麻等来自大明的倭寇头目捕获。又以讨赏的名义,逮捕了叶麻几百名部下,一同移交给胡宗宪。”

    “不久之后,徐海假意送倭寇出海,将陈东和一众日本人引入包围圈,俞大猷率兵出击,消灭大批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徐海入平湖城向胡宗宪投降。城中百姓听说徐海进城都吓得惊慌失措。他是一名倭寇首领,曾经率领着几万日本人、欧洲人将炮火对准自己的祖国和同胞,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只有胡宗宪,镇定自若。再厉害的倭寇,最终,也还是落于他的手中。”

    “徐海跪下向胡宗宪谢罪,胡宗宪迈步走下大堂,用手摸着徐海的头顶,平静的说道:“你为害东南数年,既然归顺,朝廷暂且赦免你,以后不要

    再作恶了。”

    大抵是朱翊钧想象力太丰富,他虽未亲眼见过这一幕,却在脑子里描绘出了那个画面,在以后很多年,他都对这个画面记忆深刻,因而对胡宗宪这个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个恶贯满盈,曾经统领几万人的倭寇头领,跪在一名文官脚下请罪。而这个文官只是像抚摸小孩子那样,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以后不要再犯错了。”

    朱翊钧问道:“所以,胡宗宪饶了他?”

    “还记得陈东吗?”

    朱翊钧说:“他被俞大猷杀了?”

    “徐海带着他的妻子和手下,住在一处院子住下,等待朝廷安顿他们。”

    “但胡宗宪却找来了陈东和他的部下,趁着夜深发动袭击。徐海逃跑之时落水身亡。”

    “可……可是……”朱翊钧眨了眨眼,“胡宗宪明明答应过他。”

    “殿下可还记得,故事的开始,徐渭说了什么。”

    “不可以妥协,一定要赶尽杀绝。”

    这句话再一次深深地刻在了朱翊钧脑子里。

    徐渭和胡宗宪的计谋一环扣一环。看似强大而不可战胜的敌人,却只用了一个细作的挑拨离间,一个女人的枕边风,以及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就让敌人从内部瓦解。

    最后兵不血刃,解决掉徐海这个强敌。

    虽然最后徐海已然归顺朝廷,胡宗宪一边承诺饶他性命,一边暗中放出陈东,将他逼上绝路。

    听起来胡宗宪这个人阴险狡诈,出尔反尔,并不光彩。但徐海手中沾染了无数无辜百姓的鲜血,他该死。

    朱翊钧毕竟只有四岁多,这个抗倭的故事太长也太复杂,其中许多地方他听得一知半解。但冯保要告诉他的道理,他都记住了。

    看似坚不可摧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

    面对敌人,斩草除、赶尽杀绝,不留后患。

    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机巧的谋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事听得心满意足,朱翊钧也有些困了。闭上眼,很快就沉入了梦乡。!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