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正文 第 43 章

正文 第 43 章

    几人刚要进入大殿,后面又来了一群人,内阁首辅徐阶,次辅袁炜,兵部尚书杨博。

    朱翊钧自己抱了个垫子,就在大殿旁边一根柱子旁边坐下来。

    嘉靖余光扫了他一眼,随他坐着,没管他。目光又投到下面一众大臣身上。

    他先个徐阶赐了个座,毕竟也是六十岁的老头儿。严嵩走了,内阁这一摊子事儿,往后就指着他来干,他们之间的相处自然是君圣臣贤。

    胡宗宪在浙江的时候,就已经被罢黜所有职务,封疆大吏变阶下囚,被锦衣卫马不停蹄押解回京。

    陆凤仪弹劾他十大罪状,每一条都足够让他人头落地,胡宗宪甚至没有太多为自己辩驳的余地。

    言官想要弹劾一个人,必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往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庞大的派系。弹劾谁,用什么理由,要达到什么目的,其他言官如何跟进……每一步都经过精密的计划。监察之外,更具有深刻的政治目的。

    通过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最终扳倒一位朝中重臣,甚至内阁辅臣的例子比比皆是。

    陆凤仪背后撑腰的人是徐阶,况且他弹劾胡宗宪的十大罪行倒也不是全然捕风捉影,有的也是以事实为根据。

    总的来说,胡宗宪凶多吉少,流放、充军甚至砍头都有可能。

    嘉靖却不问罪,上来先问了些当时台州战役的细节。

    倭寇集结两万余人,五十艘战舰于外海,探查虚实,伺机而动。

    七日之后,从西凤岭登岸,至宁海大肆劫掠。戚继光判断倭寇的目的是吸引兵力,调虎离山,目的是趁虚进犯台州府。

    戚继光经过周密部署,亲自率兵前往宁海。果不其然,倭寇探查到他的动向,随即兵分三路,攻打桃渚、健跳、新河三处。

    这三处地方新河城最为特殊,这里是戚家军驻扎之地,戚继光率军赶往宁海,新和城中只剩下老弱妇孺。

    而倭寇第一个进犯目标就是新河城。

    听到消息的时候,戚继光手下的将领比他更慌张——父母老婆孩子都在城里,这是要被偷家了,换了谁都慌。

    但戚继光不慌,因为新河城中有一个人,一个让他都畏惧不已的人——他的夫人王氏。

    王夫人乃是南溪将军王栋之女,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

    新河城很小,倭寇却派出主力军围攻。城中百姓惊恐,人心惶惶。

    情势危急之下,王夫人站了出来。

    朱翊钧听过许多抗倭故事,但这一段是他没有听过的。

    他知道这些倭寇中的日本人(也有中国人,欧洲人)非常厉害,他们被称作武士,,个个身负绝技,还特别拼命。佩戴武士刀,是一种听起来和绣春刀一样厉害的武器。

    这些武士终日飘荡在浙江、福建外海,想起来就找个地方登岸,烧杀抢掠一番,几十个人就能击退几千明军。

    现在在新河城外的

    不是几十个日本武士,而是数以千计。

    朱翊钧听得十分紧张,也想知道王夫人如何依靠少得可怜的守军和满城女眷和孩子,守住新河城。

    王夫人将仅有的守军召集起来,张贴告示,稳定民心,又让他们去将老百姓聚集到城中央。自己则来到军械库,调用所有军备物资,铠甲、武器分发到老百姓手中。

    王夫人虽有指挥作战的本领,但客观条件不允许。孔子在《论语》里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让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老弱妇孺去打倭寇,这是在拿他们的命开玩笑。

    但王夫人除了威猛,还有谋略。

    城中百姓换上戚家军的盔甲,拿上武器,登上城墙。倭寇远远望去,小小的新河城旌旗飘扬,人头传动,杀声震天。

    倭寇被这声势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先观察一下。

    王夫人的缓兵之计奏效,第二日,他们就等来了援军。

    就是这个时候,一身戎装的王夫人亲自率军出城迎战,与援军前后夹击,大败倭寇。

    朱翊钧捧着脸,听得格外认真,甚至忍不住轻轻“哇”了一声。

    在宫里,他虽然接触过的女性不多,但见过的却不少。

    那些后宫中的妃嫔、女官、宫女,说到底也不过是围着皇帝一个人转而已。

    原来在遥远的浙江,一位杰出的女性在危难时刻,不仅能够稳定局势,上演空城计迷惑敌军,还能亲自领兵,上阵杀敌。

    其实,这大殿中这么多人,上至皇帝,下到大臣,各怀心思,只他一个局外人听得入了神。

    嘉靖不想杀胡宗宪,但又不好跟徐阶对着干。问过了台州之战,又关心浙江现下的情况。

    胡宗宪说道:“浙江倭寇现已经肃清,又开始在福建、广东一带作乱,罪臣于三月前传令戚继光带兵前往剿贼。”

    倭寇在台州之战之后被戚家军死的死,逃的逃,无法再形成规模进犯浙江。

    于是逃往福建、广东,与盘踞在那里的倭寇联合作战,进犯政和、宁德,福清、长乐等地。

    嘉靖对这个安排很满意,对于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在抗倭战役中的表现以十分满意。

    胡宗宪死到临头也没有为自己请功,字里行间都在夸赞戚继光的军事才能,这一点也令嘉靖满意。

    于是,嘉靖心情大好,准备重赏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并且还打算再给他升一级。

    然后,今天就到这里。年底各部事务繁忙,都回去干活吧,活干完好过年。

    但徐阶不满意,把胡宗宪这个严党中手握军政大权的奸臣押解回京是为了审判他,不是让他来皇上跟前述职。

    袁炜和徐阶不是一条心,他对胡宗宪没有特别的看法。

    杨博不属于严党,和徐阶也不是一伙的,他有自己的小团体。

    但同样是手握兵权的文臣,理智上杨博不发表看法,情感上,他更偏向胡宗宪。

    抗倭功绩说了一大堆,嘉靖甚至还关心了一下,浙江各地秋汛之后的粮食收成问题,可关于陆凤仪弹劾胡宗宪的十大罪状,是一句也没提。

    最后,嘉靖掸了掸袖子站起来:“胡宗宪虽然抗倭有功,但也有过。至于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留待审过之后,再做定论。”他一挥手,“先下诏狱。”

    “……”

    嘉靖没有派镇抚司的人,而是让自己身边的锦衣卫,特地去浙江走这一趟,徐阶就猜到了他不想让胡宗宪死。

    诏狱是锦衣卫的刑裕,锦衣卫直接由皇帝负责,根本也没有三法司插手的机会。

    徐阶也只得作罢,眼看着胡宗宪被两名锦衣卫带下去。

    接着,嘉靖又问起今年两淮余盐的征收。

    比起赋税,朱翊钧还是对胡宗宪更感兴趣。于是站起来,跟着出了大殿。

    嘉靖看着他跑出去,也知道他要做什么,但并没有阻止他。

    朱翊钧很快跟了上去,锦衣卫也不敢拦他,就这么走出万寿宫。他问胡宗宪:“小白和大白,是你送来的。”

    “……”

    胡宗宪一时没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朱翊钧提醒他:“白鹿。他们现在住在万岁山。还有小龟和大龟,也是你送来的,他们又冬眠了。”

    “……”

    不管是白鹿还是白龟,对于胡宗宪而言,都是保住官位的工具而已。

    那时候,抗倭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赵文华出事势必会牵连他。

    如果他像张经那样含冤而死,那么前面十年所做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现在浙江的倭寇已经肃清,他胡宗宪的职责也已经完成。见到锦衣卫的那一刻,他就意识到,卸磨杀驴的时候到了。

    见他不说话,朱翊钧又说道:“还有那篇文章也是你写的吗?”

    担心他不明白,朱翊钧还给他背了一段:“乃知麋鹿之群,别有神仙之品,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

    “皇爷爷喜欢得不得了,每天都要看好多遍,还说好多大臣的青词,写得都不如他。”

    胡宗宪说道:“那是我的幕僚所作。”

    朱翊钧歪头:“什么是幕僚?”

    “就是总督衙署中的佐助人员。”

    朱翊钧笑了:“帮你写文章吗?”

    这话说的,好像胡宗宪专门给自己找了个枪手,只为写这些拍马屁的文章,奉承皇帝。

    胡宗宪也不生气:“徐文长知兵,好奇计。我能剿灭徐海、捕获王直都因他屡出奇谋,他对肃清浙江一带倭寇有奇功。”

    奇计、奇谋、奇功,他一连用了三个“奇”字来形容形容徐渭。而朱翊钧记得,当时也有大臣称他的文章是奇文。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奇人。而小皇孙就是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或人感兴趣。

    朱翊钧问:“他叫徐文长?”

    “徐渭,字文长。”

    这一

    路走好,一路聊,不知不觉快走到了宫门口。

    这时,朱希孝停了下来:“殿下,天色不早,快些回去罢。”

    关于浙江,关于倭寇,关于徐渭,也关于胡宗宪自己,朱翊钧有好多问题想问,但时间不允许。

    他只能点点头,站在原地:“那好吧。”

    朱希孝见他不走,又说道:“臣让陆绎送殿下回宫。”说着他就给了陆绎一个眼神。

    陆绎走到朱翊钧跟前,向他伸出手:“殿下,走罢。”

    朱翊钧乖乖被他牵着,走出去一段,又忽然回过头,对胡宗宪说道:“你放心吧,我皇爷爷不会杀你的。”

    “……”

    说完,他就拉着陆绎走了。

    朱希孝被他吓了好大一跳,这位小皇孙可真是被皇上宠坏了,什么话都敢说。

    他冲胡宗宪点头一笑:“胡总督,殿下年幼,童言无忌,别往心里去。”

    殿下年幼,他胡宗宪可是一把年纪了。从今日皇上的态度,胡宗宪也知道,自己这条命还能再留一留。

    说到底,在嘉靖这里经济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攀附严党,这就要看皇帝的意思。

    朱翊钧回到万寿宫,徐阶等人已经走了。嘉靖在御案后看奏章,见他回来,头也不抬的问道:“都跟胡宗宪说什么了?”

    朱翊钧绕过御案,站在他旁边。小家伙长高了不少,站在御案前,都能露出大半个脑袋了。

    “说了白鹿,还有徐渭。”

    “呵!”嘉靖哼笑一声,“你倒是提醒朕了,那胡宗宪还给朕献过祥瑞。”

    “那个徐渭可真厉害。”

    嘉靖帝随口问道:“怎么厉害了?”

    “知兵,好奇计。”

    嘉靖也不清楚这个徐渭究竟是个什么人,文章确实写得好,但也仅此而已。

    好几十岁还在给人当幕僚,说到底连个功名也考不上,能奇到哪里去?

    “你还说朕不会杀他。”

    “诶?”朱翊钧歪头,“皇爷爷怎么知道?”

    “这宫里有什么是朕不知道的?”

    朱翊钧大眼睛转了转:“那你说说,我今早吃了几个羊肉角儿。”

    “……”

    嘉靖把手里的奏章看完,也没批注,随手丢到一旁。把人揽到自己身旁,照着小屁股就是两巴掌:“你今日的功课完成了吗?”

    他都已经停课了,哪来什么功课,每日就是练练字,复习一下学过的内容。

    但他记性好,背过的就不会忘,所以时间都用来练字了。

    嘉靖问他:“《论语》学到哪里了?”

    “学完了《里仁》篇。”

    “以约失之者,鲜矣。下一句是什么?”

    朱翊钧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说完小屁股又挨了两巴掌。

    这下孩子委屈了,转过头来,委屈的看

    向皇爷爷:“我没背错。”

    打完孩子,嘉靖心情不错,靠在椅背上,笑道:“是没背错,就是不记在心里。”

    “朕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应该说话谨慎,而行动敏捷。”

    “那你说话谨慎了吗?”

    朱翊钧从嘉靖这头蹦跶到那头:“我行动机敏。”

    嘉靖扬手,作势又要揍他。

    朱翊钧后退一步,咬着下唇,神情楚楚可怜,眼神却机灵得很。伸手去拉嘉靖的手:“那……我以后一定做到。”

    嘉靖把手移开,不让他碰:“现在就要做到。”

    “好,我记住了”小家伙干脆趴在他腿上,拽着他的袖子轻轻摇晃,“皇爷爷……”

    看着他这副乖巧模样,帝王的心一下就软了,“又怎么了?”

    朱翊钧说:“我饿。”

    “……”

    他可是皇上的小心肝儿,小心肝儿喊额,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赶紧让人传晚膳。

    嘉靖把胡宗宪晾在诏狱,好像把这事儿给忘了。直到快过年,才把他想起来。

    于是,他下了道谕旨:“胡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近十年。”

    “当初,他因捕获王直而受到朝廷封赏,现在如若加罪于他,今后谁还愿为朝廷效力?”

    “朕已罢黜他所有官职,遣他回原籍闲着便是。”

    对于胡宗宪而言,这倒是个不错的结果。仕途到此为止,他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这样。

    回原籍闲着,就等于还有再次被任用的机会。!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