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正文 第 204 章

正文 第 204 章

    转眼又到了年末,户部和御马监几十个人,经过好几日的核算,把去年国库的收支情况大概算了出来。

    他们只能给出国库盈余比去年更好的结论,朱翊钧把数据交给帅嘉谟,要他重新核算,并且给出数据分析。

    江南地区因为实行一条鞭法,地理环境优渥,田赋税收一直稳步增长,其他产业增值也非常迅速。而其他地区,要么增长不明显,要么没什么变化,有的甚至完成不了。

    按照张居正的考成法,赋税收不够,当地官吏是要受罚的。

    不过,朱翊钧认为,惩罚的事不用着急,可以先看看收不够赋税的原因。

    如果去年出现灾情影响收成,那情有可原,可以免除惩罚。

    如果去年当地风调雨顺,粮食收成不受影响,那就按照考成法,该怎么罚就怎么罚。

    另一方面,月港出海的商人、船只越来越多,从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也在与日俱增。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好事,贵金属激增,更有利于朝廷推行一条鞭法,百姓用白银取代实物缴税,大明进入银本位货币制度。

    但是,朱翊钧从小就听冯保说过,巨大的贸易顺差会导致通货膨胀,百姓手里的银子迅速贬值,购买力下降,货币体系崩溃,国家财政也会跟着崩溃,将会给大明王朝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再加上白银的数量一旦猛增,其价格就会发生剧烈波动,也不利于携带和大额支付。

    朱翊钧向张居正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经他这么一说,张居正也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隐患,必须未雨绸缪。

    张居正没想到他能思考得这么长远,户部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也从未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但现在问题提出来了,要如何解决问题呢?

    还不容易盯着巨大压力开海,总不能又禁了吧。

    朱翊钧道:“那肯定不能禁海,咱们是要解决问题,不是要和钱过不去。”

    “非但不能禁海,以后还要开更多的海。”

    张居正心道,按照他刚才的说话,开海的范围越广,白银流入大明更快,危机提前到来,加速灭亡。

    朱翊钧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说的是以后。

    朱翊钧道:“问题的本质不在开海,在于咱们把东西卖出去了,唤回了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又在全国各地流通,导致商品价格猛涨,那些没能依靠开海赚钱的百姓生活窘困。”

    “要避免这种情况,第一,控制白银大量流入大明,鼓励商人从海外购入咱们需要的货品。”

    “就像当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咱们没有的香料和木材。”

    朱翊钧能想到的就是先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所以,应该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农作物,稻米、麦子、大豆等等。

    冯保提醒他,大力发展手工业,矿产资源也是必不可少。比如煤、铜、铁矿石等等。

    朱翊钧听完,果然受到了启发:“我

    明白了,咱们鼓励商人从海外运回来的,正是咱们禁止出海的。”

    冯保正要夸他聪明,朱翊钧忽然又想起个事:“之前,戚将军说过,佛郎机和红夷的火器比咱们的威力更大,那咱们……?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冯保吃惊的看着他,赶紧递上茶盏,劝道:“陛下,这这……这不合适。”

    “普通百姓私自持有火器,那可要乱套了。”

    “呃……”朱翊钧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果断改口道,“那就由朝廷花银子从西洋人手里购买。”

    “购买回来的火器,就布置在东南沿海地区,再陆续开放更多港口,我倒要看看,还有哪个倭寇敢来进犯!”

    “不过,咱们也不能总买别人的。我听说那些西洋人坏得很,如果他们也想进犯大明,不再卖给我们火器,那我们就只能任人欺负。”

    “我们自己也要学着制作火器,不但要做,还要做得比那些佛郎机人、荷兰人更好!”

    “要他们听到‘大明’二字,只敢称臣,不敢进犯。”

    冯保看着他,既欣慰又感动,果然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先购买,再仿造,最后自研,这思路非常清晰。

    鼓励商人进口国家继续的物资,当然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凡是要从利益出发,用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作为动力,让大家切实行动起来。

    鼓励的方式要从进出口关税制度上做文章,张居正准备明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而后就开始逐步在各地实行一条鞭法。

    这只是田赋方面的税收改革,户部也可以着手开始完善进出口关税制度,对于国家鼓励进口的商品,给予一定关税优惠。

    至于具体的内容,户部养着这么多人,朱翊钧就不管了。

    张居正考虑到月港在千里之外,户部不甚了解当地情况,凭着想象制定条例,若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很难执行到位。

    这已经是月港开海第八个年头,当地官吏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于是,一纸调令,让漳州府、海澄县、市舶司派人进京,商议此事。

    这天上午,日讲完毕,朱翊钧不知从哪儿摸出张纸,展开来,竟然是一张大明同行宝钞。

    这玩意儿好久不用,连张居正看着都觉得有点儿新鲜。

    想当年,国库一旦出现赤字,皇帝就下令拿着个当俸禄发给官员,实际情况是拿着一叠宝钞,买不回来一斗米。

    虽然在隆庆驾崩之后的那几个月,国库也紧张到发不出俸禄的地步,但张居正也没丧心病狂到,拿一堆废纸糊弄人。

    当时的苏木和胡椒差点逼得一名官员上吊,后来他派人去查了才知道,是冯保救了那人一命。

    皇上为什么忽然拿出一张一贯钱的大明通行宝钞,该不会……

    张居正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正要开口,朱翊钧却证实了他的猜测。

    “我觉得大明通行宝钞就很好,方便携带,最重要的是,发行多少,可以完全由朝廷决定。”

    “陛下!”张居正赶紧

    阻止了他的危险想法,“万万不可!”

    虽然如果流入大明的白银数量激增,将会导致货币政策崩盘,那也是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大明通行宝钞导致的动荡和不稳定,已经经过了时常验证。

    说得直白一点,这破玩意儿本就是朝廷耍赖,发明出来糊弄老百姓,早就已经被市场自然淘汰了。

    朱翊钧笑道:“张先生别急,我没说现在要用它。”

    这话听在张居正耳朵里就是现在不用,以后也会用。

    冯保却没有这样的担心,因为朱翊钧脑子里所有的金融知识都是他教的,虽然很基础,但是应该不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朱翊钧看着那张大明通行宝钞:“我只是在想,太祖高皇帝当年发型宝钞,设宝钞提举司,立钞宝法,如今,尽数废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他手里夹着那张宝钞,看着张居正的时候眼睛非常明亮:“我想,归结起来有两点:第一,缺乏信誉。第二,容易伪造。”

    “买卖的本质是以物换物,钱币只是工具。所以可交换的货物,与钱币的价值应该是大致相等的,这也是我们不应该让白银大量流入大明的原因。”

    “我查阅过户部发行大明宝钞的记录,宝钞提举司只考虑国库需求,从不考虑市场需求,想怎么印就怎么印。”

    “还有,户部花钱的时候就用大明宝钞支付,收钱的时候却只认银子,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毫无信誉可言。”

    “这是桑皮纸做的,辛苦一点,一天画个百十来张不成问题,想造多少造多少。”

    他把那张大明通行宝钞揉成一团,随手扔出窗外:“这就是一张废纸,是朝廷在对老百姓耍流氓。”

    张居正让他这一番话,说得惊讶不已,实在不知道他脑子里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朱翊钧又道:“所以,我们要重新启用大明通行宝钞,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宝钞必须用特殊的材料制作,民间难以伪造。”

    “第二,允许朝廷用宝钞替代白银支付给百姓,就允许百信用宝钞缴税。”

    “第三,每一张宝钞背后,都有真金白银表示它的价值。这样,百姓才会对我们的宝钞有信心。”

    冯保在心里给他点了无数个赞,他想到了杜绝□□,增强百姓对货币的信心,冯保都不奇怪。

    可是,他竟然还能想到用贵金属作为准备金,提高货币的稳定性,用控制货币的发行量,来调控市场。

    冯保觉得,他真的是个天才。自己曾经对他说过的每一句话,他都记住了,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张先生,”朱翊钧笑眯眯的看向张居正,“你觉得,我这个想法好不好?”

    张居正回过神来,笑着摇了摇头,却没说话。

    朱翊钧皱眉:“先生觉得不好?”

    “没有。”张居正叹一口气,“臣只是觉得,陛下眼看十六了,也该亲政了

    。”

    说到亲政,朱翊钧就想起来,他母后说过,要亲政就得成婚,册立皇后,才能亲政。立刻晃了晃脑袋:“哎呀,其实我这个想法也不是很成熟,以大明目前的情况,还实现不了。”

    “咱们先恢复宝钞提举司,修订钞宝法,制作特殊的材料,等时机成熟,方可推行。”

    “目前,朝廷还是以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为要。”

    就和进出口关税一样,身为天子,他只负责决策,具体要怎么做,那是下面这些臣子的事情。

    什么活儿都让皇上干,那要他们来做什么?

    张居正看着他,又笑着摇了摇头:“臣以为,太后说得没错,陛下也该早日考虑大婚之事。”

    朱翊钧反问道:“那懋修成婚了吗?”

    他以为这个问题会把张居正问住,没想到对方却回答道:“已经定了。”

    “定了!!!”朱翊钧惊讶道,“什么时候的事,定了哪家姑娘,我怎么不知道?”

    他一连抛出好几个问题,可把张居正都问住了。

    这神态,这语气,听着一点不像是关系张懋修,倒像是田间地里,打听别人家闲事的农妇。

    张居正道:“一早就定下的,是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高尚志之女。”

    朱翊钧说道:“懋修没见过这姑娘吧。”

    “孩童时见过,高尚志与臣是故交。”

    朱翊钧点点头:“母后让礼部选秀女,那不就是选个我没见过的姑娘做我的皇后。”

    “……”

    张居正没回话,心道这有什么问题吗?嘴上却说:“我大明的皇后,必定会选择容貌品行俱佳的良家女子。”

    大明的皇后,只提容貌品行和良家女子,从不提家世。文官们一致认为,外戚就该越穷越好,无依无靠最好。

    朱翊钧却摇了摇头:“那我宁可不要大婚,不立皇后。”

    张居正惊道:“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朱翊钧冲他笑,“就让后宫空着,我倒觉得清静。”

    “这样,我还能专心国事,先生觉得不好吗?”

    “……”

    张居正道:“陛下如今年轻,不着急婚事,专心读书理政自然是大明和百姓之福。”

    “但身为天子,陛下也要为祖宗基业考虑。早日立后,早日诞下龙嗣,早日立储。”

    朱翊钧听完更加不乐意,催他大婚,催他生孩子,就是为了早早的给大明立一个接班人。

    他甚至有点体会到他皇爷爷当年的心情。

    皇上活得好好地,大臣们就迫不及待的惦记着下一任,这像话吗?

    “先生,这事儿有这么着急吗?我才十六岁,我怎么觉得,你们都不盼我点儿好呢?”

    张居正一掀衣袍给他跪下:“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朱翊钧扶他起来:“我知道先生不是这个意思。”

    “我不急着大婚,也不急着亲政,因为我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

    张居正问道:“什么事?”

    朱翊钧笑了笑:“年后先生就知道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藏风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