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一念三千 > 正文 第86节

正文 第86节

    秦云画道:“公主可知,王上与王上父亲因何争执?”

    “因为您。”

    “王上执意迎您做王妃,可平西起兵在即,天下即将大乱,公主您的身份又……”她略一顿,“王上的父亲叮嘱王上,不宜再与您有任何瓜葛,让他回远南,与桓定下婚约,安心迎娶桓公主。可王上不愿,他说兵乱将起,您身世使然,必不能在这乱流中独善其身。他想娶您为妃,接您回远南,一生护您周全。王上的父亲勃然震怒,这才派了奴婢来京城。因奴婢是将门之后,父亲曾救过王上母亲的性命,奴婢转达父亲的话,也许王上能听上一二分。”

    “只可惜,即便这样,奴婢也劝说无果。”

    “后来月凉山梁亥反了,平西与燕联兵,起兵在即,您为了大随,毅然决然决定嫁给征西大将军沈羽,王上心灰意冷,这才回了远南。”

    “但王上是个势在必得的脾气。回了远南后,王上与王上的父亲仍是分歧不断。要在乱世中求一片立足之地,必须要争。王上的父亲主伐随,王上却要伐桓。若伐随,依王上的本事,眼前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大随领土广博,国力却积弱,只要按部就班,逐步吞并,总有一日,这个江山会到王上手中。可若是伐桓,远南该怎么做?只有一个办法,先灭平西,再去辽东,除去心头大患后,占住平西牵制随,与此同时,挑起桓的内乱,以民之乱,深入桓境王都,等时机成熟,长驱直入。”

    “王上说,国与藩虽不能两立,但国与国,却可以并存。”

    “这是……于闲止的计划?”我怔怔地道,“可是他,为何从未与我提及?”

    “公主,您想一想,单是听,您就知道这样做有多难。王上取李有洛首级时,带着一万人对上八万人,险些丧命。王上逼死沈琼时,您不在身旁,当时他从平西撤了三个城池的兵回雁山,在等到援兵到来时,情形只比当年在平西的艰难十倍不止。这么多年,王上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山火海上。他身有伤疾,明明不可作战,为何要亲上战场?他多少个日子不眠不休,为的又是什么?若他当年选择的不是伐桓,而是竭心尽力与桓合盟,一步一步分噬大随,他何尝需要如此辛劳?”

    “公主您知道王上的脾气,这样艰难的计划,每一步都九死一生,他一日没做成,便一日不会与您说。何况那时候,王上便是与您说了,您就会信吗?若他倒下了怎么办?何况您是大随的公主,一心向着大随,向着您两位兄长,若随利用这一点,反将王上一军,远南又该怎么办?王上毕竟是远南的王上,他的所言所行,也要对远南负责。”

    “我们与曾劝过王上,说不要这么做,暂时歇下来,这样实在太累了。可王上说,公主您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脾气,若随亡了,您也不会独活。可能是他要的太多吧,既想护住您,又想护住远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慢慢、宁静海、29369464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只鱼、只闻清风和我声10瓶;辞恬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一念三千16

    我听了秦云画的话,不由怔在原地。

    恍惚中,忽地想起于闲止曾对我说:“江山于我而言有何意义?我想要的,是远南于家、远南的子民能长久地、安稳地生存下去,不必每一年都担心被削藩,被将起的战祸殃及。”

    “古来王朝更迭,兴衰不过数百年,我不求远南百代无尤,但求我这一世能守好它。但若要守好它,要付出谋取一座江山的代价,我愿竭力一争。”

    “可是,你若问的仅仅是我这个人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的是你。”

    秦云画道:“公主可曾想过,桓帝穷兵黩武,民不聊生,这十数年来,桓境内的暴|乱不断,却一直不曾掀起什么大风浪,为何偏偏就在这两年中,桓境内的义军悉数集结,甚至能攻到桓都附近了呢?”

    “诚然桓民对帝室白家早已民怨沸腾,有此恶果,乃他们咎由自取,但是,若非有远南暗中襄助,这些草根出生的义军,早已被斩尽杀绝,如何有力与朝廷兵马一战?”

    “然而,凡事越是做到最后,越是艰难。王上与桓公主定下婚约,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迎娶,引来桓帝不满。白朽意外受伤,更挑起了桓帝对远南的怀疑,于是有了随与远南联兵,桓突然横插一脚的是故。而今,白朽的死因水落石出,桓帝命人彻查,继而也查出了义军背后的襄助者。”

    “桓帝与太子白桢震怒非常,他们终于明白,不灭远南,暴|乱将永无止息,直到颠覆帝室白家。而灭敌最好最快的法子是什么?取敌将首级。二公子四公子包括远南所有的臣民将帅唯王上马首是瞻,要暂时阻下远南的脚步,只有杀了王上。桓帝正是想清楚这一点,才决定破釜沉舟,大肆整军。”

    随境内有桓兵二十余万,一个多月前,这二十余万兵分为两路,一路五万由西里北上,余下的一路,往桓与随的相临处退去。与此同时,远南境内,于四公子也整军了。

    我一直以为桓与远南同时整军是要共同伐随,却又觉得他们这么做,时机与分兵之术都很不对劲。

    听秦云画这么说,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桓与随的相临处,正是远南边界,桓帝命近二十万大军退去那里,不是为了撤军回桓平乱,而是为了……赶去远南边界,拦住要进随境解救于闲止的于四公子大军。

    而另外北上的五万桓军,恰好能与桓在小河洲的兵马前后夹击,把于闲止围困在小河洲与西里交界处的峡谷。

    可是,凭于闲止百思千虑的本事,早在远南与随联兵,桓突然横插一脚的时候,就该算到桓对他起了疑。小河洲合围沈羽后,他难道不知道与我二哥二嫂的随军一起回到淮安,避开这祸端吗?为何还要往南走,落入桓的包夹?

    我二哥二嫂呢?他们与远南军与桓军分开之际,没察觉到异常吗?为何二哥的来信中,对此事只字未提。

    我看向秦云画:“你从前虽常跟在你们王上身边,但据我所知,他并不如何信任你,即便是信任的,依他的性子,也不会将他这些年的计划通通相告于你,你竟为何会知道这么多?”

    “你们王上出征后的第二日,你便陪桓公主离开淮安,而今你怎么追来了这里?那桓公主呢?”

    “依你所言,你们王上眼下深陷困境,可他在陷入困境之前,尚与我大随的兵马一起,我二哥二嫂为何没觉察出异样?”

    “凭你们王上之智,早该算到桓的计划,小河洲一役结束后,他就该与我二哥二嫂一路,即刻带兵撤回淮安,又为何要往南走自寻死路?”

    秦云画道:“公主有所不知,王上身边除了莫白大人与莫恒大人,其实是没有贴身侍婢的,奴婢之所以能常年跟在王上身边,是因为奴婢乃将门出身,有武艺在身,会刺探军情,其职责与莫白莫恒两位大人差不了多少,还有一点就是,有一些事务,终归需要女子去办。”

    “正如那桓昭永公主,她这些年一直痴恋王上,今年初,甚至不惜追来了淮安。当时远南与桓盟约尚在,王上需要桓的信任,便不能命人将她送回桓都,不能开罪了她,只好让奴婢时时跟在昭永公主身边伺候,一来从她口中刺探桓的内情,二来确保桓不起疑心。”

    “王上出征后的第二日,奴婢依王上的意思,以护送昭永公主回桓准备大婚之名,暂将她带回远南王都,但是在行到半途中,奴婢忽然遇到从军中折返的莫恒大人。”

    “莫恒大人当时十分焦急,与奴婢说,小河洲一役后,王上大约会往南走,十有八九会被桓军围困。他还将这些年王上的计划,与公主之间的种种,通通告诉了奴婢。他说,事态最终如何,他一时也拿不准,让奴婢在原处等上十日,若十日后,远南军没有任何人来与奴婢报平安,那便说明王上极有可能在小河洲与西里之间的峡谷出事了,让奴婢立刻来找昌平公主。莫恒大人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若王上出事,只有公主您能救他。”

    “至于王上为何不回淮安要往南去,焕王爷殿下与聂将军又是否知情,奴婢一概不知,莫恒大人也尚未来得及与奴婢说。”

    我道:“也就是说,你们王上,包括莫白莫恒,他们早就料到了往南走会出事,可他们依然去了是吗?”

    秦云画点头。

    这时,绣姑斥道:“既然是远南王自己的选择,何故要让公主殿下去救?什么又叫,只有公主殿下能够救他?”

    卫旻也道:“远南如何,原就与大随无关。昌平公主是我大随的公主,该当只为大随谋福祉,何故要去管反了的藩王?何况,本将军始终相信,远南王吉人自有天相。”

    秦云画似是急了,伏地朝我磕一个头,道:“公主,王上这半年来是将昭永公主带在了身边,你心里纵是气王上怨王上,可是……”她看了我身后的阿南一眼,“您不看僧面看佛面,哪怕念在小公子的份上,您也去看一看王上吧!”

    风沙又起,我愣愣地看着秦云画。

    我想她误会绣姑与卫旻的意思了。

    他们该是想说,我纵是高高在上的公主,纵是锦衣玉食荣宠天下,可我手上无权无兵甚至无人,我该怎么去救他?

    我脑中乱纷纷的,心里明白绣姑与卫旻的话其实是说给我听,他们想劝我不要再管了,早日远离这场苦缠半生的纠葛,不要一次又一次地泥足深陷。

    我更明白他们还想告诫我,于闲止是逆臣,是反贼,是大随之敌王,不管他最终的目的是伐随还是伐桓,这些年与大随对敌是真,他若死了,对大随来说,始终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我绝不能,也绝不该在这时候保他的命。

    我若因为私情折回去救他,我就再不配是大随的公主。

    我就成了大随的罪人,万死莫辞。

    我道:“卫旻,下令所有人即刻掉头,往回走。”

    “公主?!”

    我又道:“你不掉头也可以,你给我一匹马,我自己回淮安。”

    卫旻拱手道:“公主三思,末将以为此事——”他话未说完,双眼刹那与我对上,我不知道他在我的目光里看到了什么,语气黯了下去,顿了片刻,他改口道,“是,末将领命。”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前文写得挺明显呀,秦云画是非常喜欢柿子的,但是她很清楚在柿子面前,管不住自己的心思绝对没有好结果,参考凤姑李嫣儿和桓公主,所以就用这种身份默默陪着,知难而退,不坏的。

    我其实不太会写坏女角,可能因为我身边的妹子朋友都很好吧,下篇文争取挑战一下自己,写个绿茶白莲什么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婷哥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293694642个;慢慢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akiyo_zzy8个;痴情司2个;道是寻常、宁静海、亗年、猫小元、25749721、阿鸢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未悟道的佛175瓶;3656590220瓶;一只鱼、既孤且勇5瓶;道是寻常3瓶;辞恬、mikimika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1章一念三千17

    马车辚辚奔走在路上。

    卫旻亲自为我驭车,急调了一百人随行。

    他说,一千余人行军速度太慢,事出紧急,越快越好。

    我把阿南托付给了绣姑,让同行的禁军暂带他们回刘府。

    路上,卫旻在车外问我:“公主可想好该如何去救远南王了?”

    我不知道。

    方至此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令人心惊的事实,于闲止身边的兵马只有三万余人,但随行的桓兵,加上从南面包夹过来的,有十万之众。

    这与他当年在长垣坡带上一万人对上李有洛的八万人还不一样,不提李有洛从这八万人中还分走一部分去拦远南援军,彼时的平西军,皆是在沈羽手上吃了败仗的残兵,早已力竭,根本无心也无力与远南一战。

    而今日的桓军十万,皆是为杀于闲止而来的。

    我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让自己从纷乱而忧急的心神中一点一点理清思绪。

    于闲止伐桓的目的已昭然若揭,对于眼下内忧外患的桓来说,此一战若不杀了远南王,便由亡国之危。

    他们人多,将远南军困在峡谷,一个一个杀,哪怕以命换命,总有杀尽的时候。

    当务之急,毋庸置疑是要搬援兵。

    于四公子的远南军被桓撤回去的二十万兵马拦下,而远南在平西的驻军离得太远,即便日夜赶路,也来不及了。

    这就是莫恒说,只有我能救于闲止的原因,确切地说,不是我能救他,而是淮安附近的大随驻军。

    而眼下能调集大随驻军的,只有慕央与二哥。

    我掀开车帘,对卫旻道:“去找慕央。”

    卫旻一点头:“也好,这些日子我们行在路上,消息闭塞,远南与桓既有这么大冲突,慕将军那里应该已经接到了探子来信才是,先去与他确认事情真伪。”

    说着,猛地一扯缰绳,调转了方向。

    我听了卫旻的话,心中竟起了一丝侥幸。

    像是巴不得秦云画告诉我的全都是假的。

    我看了同坐在车中的秦云画一眼,她双唇紧抿,一言不发,眉眼之间写尽焦急,丝毫不似作伪。可我忽然十分希望马车停下,甚至被人合围,她抬起头来对我说,昌平公主,你中计了。

    马车疾驰,途中的风景急掠而过,我从前总嫌快行的马车颠簸,今日却恨不能它能再快一些,快到能乘云破雾,一日将我载到于闲止身边才好。

    这个念头一起,我又觉得好笑,我与于闲止纠缠了许多年,那日我与他说我累了,不想再见他了,其实是真的。离开淮安的时候,也没有一分一毫的留恋,只盼着要长久地在心中剔除这个人才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