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一念三千 > 正文 第52节

正文 第52节

    大皇兄说到这里,忽地将声音一沉:“朱焕!阿碧不知轻重,难道你也算不到此事的后果?你既知道她早存了嫁与沈羽的念头,为何不相阻反相帮?”

    二哥跪在我身旁,沉默许久,才安静地道:“我自小没什么出息,念书念成个半吊子,学武也是杂而不精,一直到当年去了西里,才好好地领过几回兵罢了。那时候我想,反正大哥是太子,什么都出色,我回京后领个闲差,做个富贵王爷,吃喝玩乐一辈子就很好。”

    “当年碧丫头出事,我与皇兄闹过,与父皇闹过,甚至在金銮殿的廷议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过皇子袍,被父皇拖出去杖打,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从小到大与我一起疼着碧丫头的大哥为什么就不管她了。”

    “后来,大哥登基前的一夜,父皇把我唤到西华宫,告诉了我碧丫头的真正身世,他还问我……问我记不记得母后是怎么过世的。我说不记得了,父皇说,母后犯了秽乱宫闱的死罪,生下碧丫头的当日,是他亲自命人处死的。父皇还说,其实母后被处死当日,我是在场的,只是大哥您用手遮了我的眼,才没让血溅到我脸上。”

    “母后死的时候,我与碧丫头都啼哭不止,大哥您一手抱着刚出生的碧丫头,一手把我搂在怀里,父皇不忍,想要安慰,还没出声,您便将我与碧丫头藏去了身后,整整十日,您将碧丫头与留在您的宫里亲自照顾,不敢假任何人之手。父皇说,也是自那时起,您忽然变得异常沉默克己,大约是在知道自己应该担起这个江山前,就将两个弟弟妹妹的一辈子担在了肩上,而那年您才七岁。”

    “我少时胡作非为,碧丫头也十分骄纵,我们兄妹二人从小到大堪称无忧无虑,可回过头来想想,王朝式微,沉疴难去,我与碧丫头身为天家子,却能自在逍遥归根究底,不过是因为大哥在前为我二人遮风挡雨。”

    “我是心疼碧丫头,甚至从小到大,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心疼这个妹妹,但也正因为此,我才理解她想为大哥分忧的心。”

    “我与她不可能这一辈子都躲在大哥身后,倘若国亡了,家不在了,大哥倒了,我们兄妹该何去何从?”

    “今次燕地整兵,平西王带着李贤与楚合来京,起兵谋反之意昭然,战事在即,早朝上不知已议过多少回了。枢密院掌院不止一次上书,一旦战起,最令人顾虑的不是平西,不是远南,甚至不是燕与桓,而是辽东。因为辽东的封地有一部分在大随中腹,囊括最繁华的江陵,一旦辽东有乱,等同于直接将我大随从中切割为二,大随以南抵挡不住远南与桓,大随以北又将与平西燕敌陷入苦战,南北不能呼应,疆土自此分崩离析。因此在平西起兵前,最重要的不是派兵北上,不是摸清远南与桓的密谋,而是稳住辽东,只有稳住辽东,大随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接下来的战事。”

    “辽东王沈琼雄才大略,沈羽在领兵上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手下有兵数万不说,即便是辽东其他将领,也对他极为敬重,因此只要能牵制住沈羽,就能牵制住辽东,起码拖个一年两载绝不成问题。如今沈羽在京师,正是大好时机,这些日子议了许多次军务,枢密院与御史台多少回欲言又止,大哥您都没让他们把话说下去,为什么?因为您知道,一旦战起,沈羽必须回辽东,朝廷无论用什么样的借口把他留下都不合适,甚至逼急了,还会适得其反,除了一个——联姻。”

    “且与沈羽联姻的这名女子,地位还不能低了,因为沈羽是辽东王的胞弟,倘只是高门贵女或是宗亲家的郡主,便是嫁了沈羽,也只能随他去辽东。放眼大随,只有一个人嫁给沈羽是下嫁,阿碧。”

    “大哥我知您因碧丫头的身世,一心想让她避去远南,更知道这么些年,您已习惯将我与阿碧的安危担在己身,甚至连御史台与枢密院的谏言都压了下去,我纵是知道碧丫头的计划,又怎么敢与您相商?”

    “我知道大哥会因此怨我怪我,但我心疼碧丫头,从来不比您少一分,她成了这个危局下唯一的解,我也曾数度悲愤难眠,甚至不停自责自己当年为何没有多用功一分,倘若当年能为大哥多分担一些,会不会今日的局面就好一些?可是,我想着为大哥分担,碧丫头难道没有吗?我们兄妹三人都是受天家恩养长大,都是皇嗣,不能因为大哥是君主,就把所有的重担全推到您一人身上。”

    二哥说到这里,朝大哥磕了一个头:“皇兄,臣弟二十余年来,从未好好为您分忧,今次兵乱,臣弟自请挂帅,亲自驱逐外敌,待战事平息,无论阿碧在哪里,臣弟都会亲自带兵将她接回九乾城,令她此生不受流离之苦。”

    子归殿里寂然无声。

    良久,大皇兄问慕央:“你呢?也作如斯想吗?”

    慕央道:“臣是武将,只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倘国亡了,何以有家,公主不愿做亡国公主,臣是以助她。”

    大皇兄听慕央说完,悠悠叹了一声:“罢了,你们三个都起身吧。”

    他背身面向龙案,沉吟片刻问:“那么接下来,依你三人之见,应当怎么做?”

    二哥道:“臣弟以为,昨夜婚宴上,大哥将碧丫头赐给沈羽,朝廷中辽东的人一定措手不及,他们一定会连夜传信给沈琼,请他上一本急表,想办法让沈羽回辽东。因此当务之急,是大哥立刻给沈琼去一封亲笔信,亲自告诉赐亲一事,绝了他让沈羽回辽东的念头。”

    大皇兄沉默一下,道:“此事不必提了,昨日婚宴后,朕便写了亲笔函,命亲使八百里加急传去辽东了。”

    二哥似愣了一下,“嗯”着应了一声。

    这便是我的大皇兄,哪怕满心盛怒,也能冷静下来做最该做的事。

    大皇兄吩咐道:“慕央,聂璎带回来的三万聂家精锐,不日后就会派上用场,但这些年她跟着沈羽,里头不知安插了多少辽东的人,朕限你半月之内查清,该撤换的将领,一个都不能留。”

    慕央道:“臣遵旨。”

    “朱焕,而今兵部有你执掌,阿碧如今与沈羽有了婚约,你借机查一查沈羽手下的兵有多少,尤其是他们借给远南的,另外,平西的驻守将领朕不放心,你整合好西北的兵马,过几日跟枢密院一起来见朕,派一个可靠的先过去调度。”

    “臣弟遵命。”

    大皇兄最后道:“阿碧,纵然你如今和沈羽有了婚约,但他借给于家的四万军,不是那么好讨要的,据朕所知,沈羽与于闲止有私约,但具体是什么,探子没有探出来。昨夜朕召见沈羽,他说过几日会去天华宫探望你,你借机打听。还有——”他一顿,“于闲止病了。”

    我犹豫了一下,问:“大哥知道于闲止因何而病吗?”

    大皇兄道:“旧疾。”

    我行了个礼:“臣妹知道该怎么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辛苦了,过两天给大家发一颗糖!

    第77章他山之石15

    我原以为沈羽要等沈琼给大皇兄回函了才来见我,没想到仅仅过了几日,他就到天华宫来了。

    正月一到,日子一日暖似一日,小三登提了新沏的茶水为他斟上,沈羽吃了一口,不着痕迹地皱了下眉。

    我险些忘了,沈三少不嗜茶,天华宫的许多茶,原都是为于闲止备的。

    小三登道:“是奴才大意了,这茶公主爱吃,奴才早上便煮了一壶,奴才这就去为三少换清水来。”

    沈羽却道:“不必。”他一笑,“既是公主爱吃的,尝一下也不错。”

    他今日一身绀紫深衣,外罩云纹罗衫,手上的浅绿扳指与茶盏的翠色相映成趣,坐在那里一口一口将茶饮尽,倒是一副闲雅姿态。

    小三登又添了一道茶水,退去殿外了,沈羽这才道:“其实沈某今日过来,是有些家常琐事不方便跟陛下与焕王爷开口,因此想先和公主商量。”

    我道:“三少但说无妨。”

    沈羽道:“是这样,我虽一直没娶正妻,但在辽东的府邸里,还是养着几房妾室与通房丫鬟的。公主知道,我大哥的王妃是平西大郡主,像我这样的宗亲,日后一定是要跟旁的世家族联姻的,本来想着等正夫人过门,再给府里的那几房名分,没想到沈某好福气,竟有幸能与公主共结连理。既然要娶公主,那么沈某日后就当长住京城了。至于辽东府里的那几位,公主若容得下,我便命人将她们接来,公主若容不下,我便将能打发的打发了,实在打发不了的,便送去我大哥在江陵郊外的一处别院,好歹都是有情分在的,给一寸容身之所。只有一位……”

    沈羽说到这里,语气稍稍一顿:“她身子不好,当年原是为我怀了位小公子,可惜没等生下来就胎死腹中,她自此以后成日以泪洗面,加上家中已无亲人,无人诉苦排遣,直到近一年,才稍微能瞧见些许笑颜,还望公主大肚能容,允沈某将她接来京城。”

    我问:“沈三少很喜欢她?”

    沈听了我的话,稍稍讶异地一抬眉,然后笑了:“我这样世家公子,从小见过太多如花一般的好颜色,早就腻了,动心太难,喜欢更谈不上,只是怜惜罢了。”

    他说着,语气微微一沉,多了三分认真:“她是将门出生,父兄都是为了救我父王的命而死的,说到底,是我沈家亏欠她。”

    我点头:“既如此,三少自然该把她接来京城。”

    一时想到大皇兄让我打听辽东借给于家四万军的虚实,我又道:“本公主惯来不大会照顾人,三少既要将那将门女接来京师,不如再从府里几房妾室里挑两名体己的,一并接来。”

    我又想了想:“此事宜早不宜迟,这样,三少手底下不是有很多亲兵吗?就由三少传信,让三位侍妾跟随亲兵一并来京,可好?”

    沈羽听了我的话,脸上的笑意逐渐淡去三分。

    他又拿起手旁的茶,慢慢饮尽,然后将茶盏一放,不置可否地道:“那我再想想罢。”说着,站起身,“今日还要去兵部议事,便不在公主这里多留了,我如今仍住在倚晖堂,公主若有什么事,尽管派人知会一声,自然公主若肯亲自过来,沈某一定倒履相迎。”

    我将沈羽一路送到天华宫外,道旁有两株打了花苞的早杏。

    他在杏树旁略顿了一下,回过身来,风吹过,他在这风里看了我一会儿,忽然伸出手,似要为我理鬓边被风拂乱的发,我眉头一皱,下意识就往一旁退开一步,而沈羽的手也在我额前一寸处从容停下——原来他竟只是在试探。

    沈羽悠悠地看着我,那双自带三分春意的桃花眼里忽地荡开一笑,他收回手,不慌不忙地道:“至于公主方才想问的,我辽东借给于闲止的四万军能否收回。按常理是可以的,我如今与公主有婚约,日后是驸马,即朝廷的人,手下的兵自也该归顺朝廷。但公主若还记得,一年前于闲止来江陵跟我借兵时,是与公主一起来的,且还是跟聂家的那三万一起借的。”

    他一顿,“换个说法,于闲止这四万军,用的是朝廷的名义,不是远南的名义。公主一定认为,既然他是用朝廷的名义借兵,那么这四万军就更好收回了对不对?”

    “本来是,但于闲止当时与我拟了一个死约,一旦远南边境有异动,即大随以南边境有乱,这四万军当以抵御南面外敌为首责,三年内不得变更。而所谓南境的外敌,也就是桓。”

    我心下一沉,只觉事态不妙。

    沈羽看我一眼:“公主想必已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南境以外,桓国坐镇的将军正是廉亲王白朽,白朽当时与于闲止在江陵见过一面,两人私底下合盟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但听说相谈投契。既然这么投契,白朽在西里边疆闹出点异动只是举手之劳,毕竟‘边境有异动’,‘异动’二字的界定太模糊了,基本上死了兵将就算。因此只要远南上了急报,说大桓有入侵意向,按照我与于闲止的死约,这四万军我辽东就不能收回,而且朝廷也不好反对,毕竟藩镇的意义,是王朝的臣属,就是为王朝镇守边疆的。”

    沈羽说到这里,将语气微微一缓:“所以这四万兵将,我这里是没办法了,公主若实在想帮你两位皇兄,可以去寻于闲止,看看有无转圜的余地。”

    他这么坦诚,我亦不好再与他绕弯子,点了一下头:“多谢。”

    沈羽却笑了:“公主客气,其实公主若当真要谢,只需牢记沈某并非不爱茶,只是吃不惯公主这宫里常备的碧螺春与普洱,公主若有心,便将这些茶一并换作君山银针罢。”

    作者有话要说:

    章节卷名已经该换了,还没想好换什么,等想好了统一调整一下,明天见!

    第78章他山之石16

    沈羽走后,我唤来一名侍卫,将沈羽的话一字不漏地给二哥带了过去。

    过了两日,二哥便到我宫里来了。他大约是百忙之中腾出的闲暇,一身盘龙朝服都没来得及换下,到了含元殿,连饮了三碗茶水,尔后愣了一下:“你怎么把宫里的碧螺春都换成银针了?”

    我不知当怎么答,所幸二哥没有追问,径自道:“沈羽辽东府里养的那个将门女,卫旻已经派人去查了。”

    我道:“二哥也觉得她可疑?”

    “难说。”二哥拿起茶碗,示意让小三登再给他添一道水,“沈羽这样的世家子弟,家里养再多姬妾,都是作消遣用的,即便有过身子,只要没生下来,他便不会往心里去,这么堂而皇之来跟你提名分的事,若非这个将门女本身有蹊跷,就是他对她动过真心,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该仔细查。”

    我点头,有蹊跷便查蹊跷,动过心则更好,因为可以利用。

    我又问:“那辽东借给远南的四万军呢?”

    二哥说:“这个大哥命人查过了,于闲止和沈羽之间确实有死约,且还不是口头协议,白纸黑字,一份在辽东王那里,一份在于闲止的爹,远南王那里,连虎符都给了。沈羽没有骗你,三年之内,这四万军的归属,确实由于闲止说了算。”

    他说着拧起眉,抬手捏了捏眉心,“但有一点说不通,寻常借兵,打个比方,譬如我借兵给辽东,第一,不会借这么久,因为久则生变;第二,绝不会拟死约,绝不可能给虎符,因为兵力是卫国卫家的根本,只要虎符在我手里,主动权便仍握在我的手里,我甚至会派遣最信得过的将军去帮忙领兵,这样一旦我想收兵了,任谁都没法兴风作浪。可是辽东究竟是为什么,竟肯以死约的方式将四万精兵转给远南?”

    我一时想起那日沈羽来看我时,对我的试探,说道:“其实沈羽原本对我是存了些疑虑的,他不知道我对这桩联姻的真正态度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是否逆来顺受,他甚至怀疑这一年来我与于闲止的种种不过是虚与委蛇。我本来不该让他看出虚实,但我实在不是他的对手,只一试探,他就看出了我与他联姻,不过是在得知平西要谋反后,不得不走的一步棋,此前并没有太多预谋。”

    二哥道:“他要试探朱家的根底,便任他试探去,左右人都被困在九乾城,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想必沈羽也是想通这一点,才肯把辽东与远南的死约如实相告,意思就是能交代的交代,不能交代的,他一个字都不会多说。不过你也不必管了,你与沈羽定亲,战前能牵制住辽东,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四万军,能从远南手里讨回来最好,讨不回来也没什么,远南本就势大,四万辽东军对他们来说锦上添花罢了,只不过……”

    二哥说到这里,微微一顿,像是把后半截话咽了回去,语锋一转道:“这几日我真是累得很,今日来你这儿,正好躲会子懒。”

    他说着,将茶碗一放,步去含元殿的隔间,往卧榻上阖目一躺。不过几个呼吸之间,便传来低低的鼾声,我有点讶异,看了二哥一眼,他虽睡熟了,一双英挺的眉仍紧拧着,眼下有十分浓重的乌青,这几日何止是累,大概连合眼的机会都没有。

    我十分心疼,我从小跟在二哥身边长大,几曾见过他操劳成这样。

    我为二哥脱了靴,轻手轻脚地拿了被衾为他盖上,在房里点了安神的香,然后倚着卧榻坐下,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盼着战乱能早一天过去,大随能早一天国泰民安。

    就在我撑着榻头,也要睡过去的当口,外间忽然想起一阵急乱的拍门声。

    “焕王爷,不好了,西北边疆传来急报,燕兵已从平西与北漠的交界处入侵,平西非但未加阻拦,而是上了一封急函,质问平西王为何一来九乾城就性命垂危,想必平西与燕已然准备联兵了!”

    二哥陡然睁开眼,一言不发地翻身坐起,迅速穿好靴子,推开门,问了卫旻一句:“急报呢?”随后疾步如飞地离开了。

    我看着二哥的背影,又看了眼我为他斟好,但他尚未来得及饮的那盏茶,心中浮浮沉沉。

    其实二哥没说完的那句话,我大概能猜到。

    远南势大,四万辽东军对他们而言只是锦上添花,但随不一样,随身处强敌环视的中腹,四方都是狼子野心,每一分兵力对大随来说都十分珍贵。

    纵使二哥说,以联姻牵制住辽东已然足够,但今后呢,南北边疆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要用兵去守。

    一念及此,我唤来小三登,问:“我昨日让你去太医院打听于闲止的病情,你问得怎么样了?”

    小三登道:“说是仍病着,世子大人身边的云画姑娘日日去太医院取新鲜药材。”

    我点了一下头,换了身衣裙,随后便往于闲止的无衣殿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儿见~

    第79章他山之石1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