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 > 正文 第194章 李儒定计,流言四起

正文 第194章 李儒定计,流言四起

    “什么?!先生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你不知道我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将士们正是疲惫之时?”黄忠面色不快,若不是在何进面前,他或许都要怒骂程昱是何居心了。


    “汉升息怒,且先让仲德把话讲完。”何进适时地安抚道。


    有他开口,黄忠自然不好再质问程昱,却依旧盯着对方等待着他的答案。


    “谢丞相。”程昱先是对何进道了声谢,随后才又说道“方才丞相与黄将军商讨布防之事,却使昱忽然想到了一破敌之法。”


    何进听到这里,亦不顾刚刚包扎好的手臂,撑着身体一脸正色地坐了起来,问道“是何妙计,仲德快快道来。”


    “丞相中箭之时,敌我双方不少士卒都有看见。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夸大丞相之伤,引敌军来攻,再于营中设下埋伏,必能重创袁术主力,则河北之患可平也。”程昱建言道。


    “嗯~”何进微微一寻思,似乎有那么一些可行性,于是又问“既要引敌军来攻,不是应该外松内紧做出防备松懈的模样吗?为何又要增添守卫?”


    “丞相所言并非没有道理,通常情况下的确如此。可如今双方大战一场,袁术军因为兵少的缘故几乎全员参战且死伤惨重,其当务之急是救治伤员、恢复士卒气力。所以即便我军做出士卒疲惫、疏于防御的模样,袁术大概率也只会派小股兵力来袭扰,而很难以大队人马攻营。因此我军不妨反其道而行,布下重兵,加大防御力度,对外做出一副严防死守模样,如此再结合袁术军将士目睹丞相中箭一事,反而有可能叫袁术生疑。若其派来斥候打探,我军可命巡逻骑兵竭尽全力围杀之,这样一来,袁术为了印证丞相是否康健,便只能领大军前来。到时我军再略施小计引导一番,不愁那袁术不往我军陷井里跳。”


    程昱说完,李儒、贾诩等谋士也纷纷点头,显然亦觉得此计可行,反正即便袁术不上当,己方也没什么损失。


    甚至李儒还补充道,可以借此机会适当对外散播谣言,就说丞相箭疮崩裂,伤情不容乐观。


    如此一来,不但有助于引诱袁术前来,还可以试一试朝廷之中,对于丞相受伤一事的态度。


    李儒出身寒门,曾见惯了地方官府的龌蹉,他博览群书极具才华却难被重用,其一生夙愿就是辅佐明主颠覆这腐朽的王朝。


    纵观历史上他对董卓的多次献策以及自己所做之事,根本就没有对这个王朝一丝一毫的尊重,要不是董卓大权在握后迅速堕落,李儒或许真能在其手下达成抱负也不一定。


    这一世他辗转多年,最终投入何进麾下,却依旧想要辅助何进成就大业,所以现在他献上此策,就说想要让朝中不安分之人提前跳出来,也好替丞相扫清障碍。


    甚至李儒次此计最妙的便是根本不用担心这条谣言会影响军心,他建议何进时不时可以在营中露一回脸,将士们见丞相没事,自然心中踏实、士气高昂。


    而配合前面的手段有心引导之下,营中将士们越是表现的正常,在外人看来就越不正常。


    反正只要何进不在两军阵前以健康姿态公然露面,袁术就必然会因为摸不清实情而派兵前来打探。


    一旦他这条鱼儿“咬钩”,李儒等人便有把握能将其引上绝路。


    之后贾诩亦出言补充了一些不足之处,又亲自帮助何进制定了营中的伏兵布置方案,只待合适的机会让袁术“攻破营寨”了。


    几人这番谋划原本是针对袁术与朝堂诸公,却没想到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引起了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先便是屯兵延津一线的张辽部,其乍闻丞相病重,大惊失色。


    虽何进派出的信使及时赶到向张辽部几位主将道明实情,可毕竟何进被射伤是真,尽管实际并无大碍,但却依旧让被何进一手提拔的张辽几人怒不可遏。


    想到他们领北军主力在此与高览对峙月余,却依旧无法渡河北进,心中更觉愧对丞相信任。


    于是张辽送走何进信使后连夜升帐,将军中将领全部召来,对着众人愤愤说道“高览兵不过万,不过是仗着大河之险固守,才让我军连攻数次而不能建功。既然此处船不得过,我等却需另寻他法。今我有一计,若施展得当必能破敌!”


    随即张辽将心中计划缓缓道出,诸将虽觉得有些冒险,但他依旧坚持己见,并命北军各部依令而行…


    张辽这边做出了积极应对,而正在攻略冀州的两部人马,吕布、公孙瓒在相继得到何进重伤的消息后,却又是另一番反应。


    其中吕布率先得到消息,大惊之下连忙叫来许攸商议,后者却也拿不准事情真假,但却依旧建议吕布应当继续攻略常山、赵国等地,并派快马前往洛阳与大将军何苗取得联络。


    因为丞相伤重的消息毕竟还真伪难辨,且不管何进是否健在,吕布名义上都是何家的女婿。


    如今朝廷的派系中就属何家独大,吕布又何必放弃眼前所取得的一切去投靠别人?


    哪怕何苗远不没有何进的手段,但他毕竟还是何进之后家族中的代表人物,又贵为当朝大将军。


    只要这些年何家笼络的官员还在,这艘大船就翻不了,继续依附于何家显然对吕布自己更为有利。


    这就好比历史上董卓死后,西凉军团仍旧能称霸一方,李傕、郭汜控制着长安,连被赶出去的张济叔侄也能在宛城割据。


    若不是董卓掌权后太过暴虐、不得人心,且他死后董家又无人能粘合凉州诸部,朝政都还得掌握在董家人手上。


    许攸的建议深得吕布认可,说到底其志还是有限,无论是在并州独霸一方,还是洛阳城中的娇妻华府都让他十分满足,若非迫不得已,他也不愿去改变现状。


    于是按许攸的建议,一边派人联系何苗,一边继续按部就班地攻略起常山、赵国二郡。


    公孙瓒却并没有许攸这般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因此在得知何进伤重后,他果断终止了对中山、河间的攻伐,甚至退出了部分已经到手的小城,集合兵力守着现有的几座大城。


    在他看来,何进若非真的伤重,在如此大战期间,怎能任由这般流言肆虐而迟迟没有现身辟谣以正军心?


    且他公孙瓒之所以攻入冀州大部分原因还是何进的授意,想想后者的年纪也不小了,若重伤不治而亡,也实属正常。


    到时他公孙瓒不过是幽州牧,即便能攻下冀州全境朝廷也不可能将冀州一并给他。


    既然如此,又何必将宝贵的兵力消耗在冀州战场?还不如守着现有的成果到时跟朝廷讨价还价捞点好处。


    顺便也可静观其变,看看局势会如何发展。


    反正哪怕何进最终没死,自己也已实实在在攻入了冀州并拿下数座城池,账面上也能交代的过去。


    再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则流言也迅速传到了冀州战圈之外更远的地方。


    而由于何进在定计后第一时间派出快马将计划告知郭嘉,有了他麾下锦衣卫帮着散播流言,洛阳城中关于何进受伤的事情又被引导出了更多版本与更严重的方向…


    “什么?!先生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你不知道我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将士们正是疲惫之时?”黄忠面色不快,若不是在何进面前,他或许都要怒骂程昱是何居心了。


    “汉升息怒,且先让仲德把话讲完。”何进适时地安抚道。


    有他开口,黄忠自然不好再质问程昱,却依旧盯着对方等待着他的答案。


    “谢丞相。”程昱先是对何进道了声谢,随后才又说道“方才丞相与黄将军商讨布防之事,却使昱忽然想到了一破敌之法。”


    何进听到这里,亦不顾刚刚包扎好的手臂,撑着身体一脸正色地坐了起来,问道“是何妙计,仲德快快道来。”


    “丞相中箭之时,敌我双方不少士卒都有看见。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夸大丞相之伤,引敌军来攻,再于营中设下埋伏,必能重创袁术主力,则河北之患可平也。”程昱建言道。


    “嗯~”何进微微一寻思,似乎有那么一些可行性,于是又问“既要引敌军来攻,不是应该外松内紧做出防备松懈的模样吗?为何又要增添守卫?”


    “丞相所言并非没有道理,通常情况下的确如此。可如今双方大战一场,袁术军因为兵少的缘故几乎全员参战且死伤惨重,其当务之急是救治伤员、恢复士卒气力。所以即便我军做出士卒疲惫、疏于防御的模样,袁术大概率也只会派小股兵力来袭扰,而很难以大队人马攻营。因此我军不妨反其道而行,布下重兵,加大防御力度,对外做出一副严防死守模样,如此再结合袁术军将士目睹丞相中箭一事,反而有可能叫袁术生疑。若其派来斥候打探,我军可命巡逻骑兵竭尽全力围杀之,这样一来,袁术为了印证丞相是否康健,便只能领大军前来。到时我军再略施小计引导一番,不愁那袁术不往我军陷井里跳。”


    程昱说完,李儒、贾诩等谋士也纷纷点头,显然亦觉得此计可行,反正即便袁术不上当,己方也没什么损失。


    甚至李儒还补充道,可以借此机会适当对外散播谣言,就说丞相箭疮崩裂,伤情不容乐观。


    如此一来,不但有助于引诱袁术前来,还可以试一试朝廷之中,对于丞相受伤一事的态度。


    李儒出身寒门,曾见惯了地方官府的龌蹉,他博览群书极具才华却难被重用,其一生夙愿就是辅佐明主颠覆这腐朽的王朝。


    纵观历史上他对董卓的多次献策以及自己所做之事,根本就没有对这个王朝一丝一毫的尊重,要不是董卓大权在握后迅速堕落,李儒或许真能在其手下达成抱负也不一定。


    这一世他辗转多年,最终投入何进麾下,却依旧想要辅助何进成就大业,所以现在他献上此策,就说想要让朝中不安分之人提前跳出来,也好替丞相扫清障碍。


    甚至李儒次此计最妙的便是根本不用担心这条谣言会影响军心,他建议何进时不时可以在营中露一回脸,将士们见丞相没事,自然心中踏实、士气高昂。


    而配合前面的手段有心引导之下,营中将士们越是表现的正常,在外人看来就越不正常。


    反正只要何进不在两军阵前以健康姿态公然露面,袁术就必然会因为摸不清实情而派兵前来打探。


    一旦他这条鱼儿“咬钩”,李儒等人便有把握能将其引上绝路。


    之后贾诩亦出言补充了一些不足之处,又亲自帮助何进制定了营中的伏兵布置方案,只待合适的机会让袁术“攻破营寨”了。


    几人这番谋划原本是针对袁术与朝堂诸公,却没想到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引起了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先便是屯兵延津一线的张辽部,其乍闻丞相病重,大惊失色。


    虽何进派出的信使及时赶到向张辽部几位主将道明实情,可毕竟何进被射伤是真,尽管实际并无大碍,但却依旧让被何进一手提拔的张辽几人怒不可遏。


    想到他们领北军主力在此与高览对峙月余,却依旧无法渡河北进,心中更觉愧对丞相信任。


    于是张辽送走何进信使后连夜升帐,将军中将领全部召来,对着众人愤愤说道“高览兵不过万,不过是仗着大河之险固守,才让我军连攻数次而不能建功。既然此处船不得过,我等却需另寻他法。今我有一计,若施展得当必能破敌!”


    随即张辽将心中计划缓缓道出,诸将虽觉得有些冒险,但他依旧坚持己见,并命北军各部依令而行…


    张辽这边做出了积极应对,而正在攻略冀州的两部人马,吕布、公孙瓒在相继得到何进重伤的消息后,却又是另一番反应。


    其中吕布率先得到消息,大惊之下连忙叫来许攸商议,后者却也拿不准事情真假,但却依旧建议吕布应当继续攻略常山、赵国等地,并派快马前往洛阳与大将军何苗取得联络。


    因为丞相伤重的消息毕竟还真伪难辨,且不管何进是否健在,吕布名义上都是何家的女婿。


    如今朝廷的派系中就属何家独大,吕布又何必放弃眼前所取得的一切去投靠别人?


    哪怕何苗远不没有何进的手段,但他毕竟还是何进之后家族中的代表人物,又贵为当朝大将军。


    只要这些年何家笼络的官员还在,这艘大船就翻不了,继续依附于何家显然对吕布自己更为有利。


    这就好比历史上董卓死后,西凉军团仍旧能称霸一方,李傕、郭汜控制着长安,连被赶出去的张济叔侄也能在宛城割据。


    若不是董卓掌权后太过暴虐、不得人心,且他死后董家又无人能粘合凉州诸部,朝政都还得掌握在董家人手上。


    许攸的建议深得吕布认可,说到底其志还是有限,无论是在并州独霸一方,还是洛阳城中的娇妻华府都让他十分满足,若非迫不得已,他也不愿去改变现状。


    于是按许攸的建议,一边派人联系何苗,一边继续按部就班地攻略起常山、赵国二郡。


    公孙瓒却并没有许攸这般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因此在得知何进伤重后,他果断终止了对中山、河间的攻伐,甚至退出了部分已经到手的小城,集合兵力守着现有的几座大城。


    在他看来,何进若非真的伤重,在如此大战期间,怎能任由这般流言肆虐而迟迟没有现身辟谣以正军心?


    且他公孙瓒之所以攻入冀州大部分原因还是何进的授意,想想后者的年纪也不小了,若重伤不治而亡,也实属正常。


    到时他公孙瓒不过是幽州牧,即便能攻下冀州全境朝廷也不可能将冀州一并给他。


    既然如此,又何必将宝贵的兵力消耗在冀州战场?还不如守着现有的成果到时跟朝廷讨价还价捞点好处。


    顺便也可静观其变,看看局势会如何发展。


    反正哪怕何进最终没死,自己也已实实在在攻入了冀州并拿下数座城池,账面上也能交代的过去。


    再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则流言也迅速传到了冀州战圈之外更远的地方。


    而由于何进在定计后第一时间派出快马将计划告知郭嘉,有了他麾下锦衣卫帮着散播流言,洛阳城中关于何进受伤的事情又被引导出了更多版本与更严重的方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藏风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