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 > 正文 第282章 大妞文章登报给食品厂打广告

正文 第282章 大妞文章登报给食品厂打广告

    林雨没有去跑各大单位,而是找了个时间,拎上礼物先去看李家姑姑和姑父。


    自从大妞考上省机械厂,他们两家人的来往就变多了。


    林雨每次来省城都会去看看他们。


    知道他们没有孩子,怕他们孤单,去到的时候还会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


    李姑父是个很睿智的人,林雨有什么困惑总会和他说一说。


    他也总能提出很有用的意见。


    因此这次林雨便拎着月饼上门了。


    见到她来,李姑姑和李姑父两人都很高兴。


    其实按照辈分,林雨该叫他们“姑婆”“姑爷爷”。


    “姑婆,姑爷爷,最近身体好不好?”


    两人乐呵呵地说:“很好,你最近怎么样啊?老黄他们前两天还问起你呢。”


    “我最近太忙了,等我闲一点就来找黄爷爷下棋啊。”


    林雨因为常来李姑姑家,跟她的那些邻居都很熟悉了。


    姑爷爷胡先锋是军人,他的邻居也都是从军队下来的。


    比如这位黄爷爷,就是一个从部队退下来的老头。


    林雨陪着姑婆和姑爷爷散步的时候认识了不少邻居,和他们也处得来。


    李姑姑,也就是李慧梅很喜欢林雨过来陪他们,他们没有孩子,现在都有点把林雨当闺女看的意思了。


    林雨给他们拿了月饼:“这是咱们厂里做的,卖得不错,拿来给你们尝尝。”


    李慧梅一看,“我听同事说了,你们店里现在在卖月饼,好多人都买了。”


    林雨点点头:“生意还不错,昨天还谈成了跟纺织厂的订单。”


    胡先锋挑挑眉:“纺织厂?那这订单估计值不少钱?”


    林雨毫不谦虚地说:"是挺多的,破纪录了都。"


    胡先锋眼神赞赏:"干得不错。"


    林雨便和他们说了说认识赵父赵母,还有纺织厂厂长的事。


    胡先锋哈哈大笑:“好样的,你现在是领导们的关注目标啊,你可要好好努力,别出差错。”


    胡先锋一听就知道,林雨这是要被树立成典型啊。


    林雨倍感压力,但她必须把压力转换成看得见的利益。


    “我在想,我利用这个名气,给咱们食品厂打广告行不行呢?”


    胡先锋知道她是有些担心树大招风,摆摆手说:“没事,大胆地干,现在上头就是想要看到你下一步的发展,你不用考虑那么多。”


    得了他这话,林雨这次放心了一些。


    她想打广告,想利用自己这面旗帜,但是也怕枪打出头鸟,怕会出事。


    现在有了胡先锋的话,林雨也就明白,经济停滞不前的问题,已经有人注意到了。


    他们在寻求变革之法。


    如何平稳地过渡也是个问题。


    这个时候林雨出现了,她带领着农村的农民们杀出重围,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上面把她树立为典型,就一定会给予她一定的支持。


    她只要不走错路,初心不变,就不用担心那么多。


    只要全力把食品厂给发展、扩大就好了。


    林雨回到专卖店,正想打电话给大妞,让她写宣传稿打广告用。


    就看到摆在桌子上的报纸。


    上面赫然是那篇她替大妞寄出去的文章,讲的是青山食品厂的生产过程。


    后面听了林雨的建议,大妞写了一段广告词。


    林雨在她那封稿子的后头,还附上了专卖店的电话号码。


    她伸手弹了弹报纸:“得了,现成的广告。”


    这下不用纠结了。


    大妞这篇文章是从工人生产着手写的,意在赞扬他们的辛勤和奋斗。


    这也是符合现在的主流价值观的。


    小芳兴冲冲地说:“厂长,你看到报纸了吗 ?”


    这报纸是她放在桌上,要给林雨看的。


    林雨点点头:“你们都看了?”


    “看了,我今天一早拿到报纸就看了,你说,咱们是不是要出名啦。”


    之前北城日报的报道出来的时候,还没有开专卖店。


    现在这篇文章刊登在省城的报纸上,肯定有更多人知道他们专卖店了。


    林雨立刻吩咐他们:“做好准备吧,下午人流量应该会有一波上涨。”


    一早上的时间,足够很多人看到报纸了。


    林雨有过北城日报报道的经验,知道报纸要传播出去还需要一点时间。


    因此早上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出什么。


    到了下午,果真如她所料,顾客一窝蜂地涌过来。


    还有人拿着报纸来问:“这个是不是就是你们的厂?”


    林雨笑着回答:“是,这就是我们食品厂,大伙有兴趣都可以进来看看。”


    看了报纸的人都对上面说的月饼感兴趣。


    刚好店里在做试吃活动,许多人尝完都会买回家。


    毕竟中秋节也快到了,家家户户都是要买月饼的。


    这里又能试吃,也不怕买回家才发现不好吃。


    再说了,这会百货大楼、供销社的服务态度也就那样,难得遇上这家店的销售员都是笑脸相迎。


    新客没经历过这种服务,都感觉十分舒心。


    试吃也吃过了,也受到了人家的热情服务,就没几个人会空手而归的。


    一下午的时间,专卖店的销售额就打破了前两天的记录。


    林雨特意打电话回去厂里告诉他们这件事,要他们及时加班加点赶工。


    另外就是让家里人都看看大妞的文章。


    多么令人骄傲的孩子啊。


    林家人自然是赶紧去找报纸,看到上面写着“林文”的名字,再看到她真情实感地描述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


    一家人都感到十分骄傲。


    林奶奶高兴地说:“还好当时我们坚持,让孩子去读了高中,你们现在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吧?”


    她这话是说给王招娣听的。


    毕竟家里还有个二妞呢,让王招娣看清读书的好处,免得以后又要阻止孩子上学。


    王招娣被她臊得脸红:“娘,我早就知道错啦,读书是好事,我肯定不会拒绝。”


    “再说了,以前不是没钱嘛。”


    那会家里收入少,她有钱也舍不得给两个女儿用。


    她留着钱是要给她儿子读书的。


    现在一家人都有收入,王招娣也不再顾着娘家,现在都攒下一笔钱了。


    哪里还会阻止孩子上学。


    林奶奶就不说她了:“要是没读书,哪里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啊。”


    她摸摸报纸上的文字,心里十分欣慰。


    林雨没有去跑各大单位,而是找了个时间,拎上礼物先去看李家姑姑和姑父。


    自从大妞考上省机械厂,他们两家人的来往就变多了。


    林雨每次来省城都会去看看他们。


    知道他们没有孩子,怕他们孤单,去到的时候还会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


    李姑父是个很睿智的人,林雨有什么困惑总会和他说一说。


    他也总能提出很有用的意见。


    因此这次林雨便拎着月饼上门了。


    见到她来,李姑姑和李姑父两人都很高兴。


    其实按照辈分,林雨该叫他们“姑婆”“姑爷爷”。


    “姑婆,姑爷爷,最近身体好不好?”


    两人乐呵呵地说:“很好,你最近怎么样啊?老黄他们前两天还问起你呢。”


    “我最近太忙了,等我闲一点就来找黄爷爷下棋啊。”


    林雨因为常来李姑姑家,跟她的那些邻居都很熟悉了。


    姑爷爷胡先锋是军人,他的邻居也都是从军队下来的。


    比如这位黄爷爷,就是一个从部队退下来的老头。


    林雨陪着姑婆和姑爷爷散步的时候认识了不少邻居,和他们也处得来。


    李姑姑,也就是李慧梅很喜欢林雨过来陪他们,他们没有孩子,现在都有点把林雨当闺女看的意思了。


    林雨给他们拿了月饼:“这是咱们厂里做的,卖得不错,拿来给你们尝尝。”


    李慧梅一看,“我听同事说了,你们店里现在在卖月饼,好多人都买了。”


    林雨点点头:“生意还不错,昨天还谈成了跟纺织厂的订单。”


    胡先锋挑挑眉:“纺织厂?那这订单估计值不少钱?”


    林雨毫不谦虚地说:"是挺多的,破纪录了都。"


    胡先锋眼神赞赏:"干得不错。"


    林雨便和他们说了说认识赵父赵母,还有纺织厂厂长的事。


    胡先锋哈哈大笑:“好样的,你现在是领导们的关注目标啊,你可要好好努力,别出差错。”


    胡先锋一听就知道,林雨这是要被树立成典型啊。


    林雨倍感压力,但她必须把压力转换成看得见的利益。


    “我在想,我利用这个名气,给咱们食品厂打广告行不行呢?”


    胡先锋知道她是有些担心树大招风,摆摆手说:“没事,大胆地干,现在上头就是想要看到你下一步的发展,你不用考虑那么多。”


    得了他这话,林雨这次放心了一些。


    她想打广告,想利用自己这面旗帜,但是也怕枪打出头鸟,怕会出事。


    现在有了胡先锋的话,林雨也就明白,经济停滞不前的问题,已经有人注意到了。


    他们在寻求变革之法。


    如何平稳地过渡也是个问题。


    这个时候林雨出现了,她带领着农村的农民们杀出重围,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上面把她树立为典型,就一定会给予她一定的支持。


    她只要不走错路,初心不变,就不用担心那么多。


    只要全力把食品厂给发展、扩大就好了。


    林雨回到专卖店,正想打电话给大妞,让她写宣传稿打广告用。


    就看到摆在桌子上的报纸。


    上面赫然是那篇她替大妞寄出去的文章,讲的是青山食品厂的生产过程。


    后面听了林雨的建议,大妞写了一段广告词。


    林雨在她那封稿子的后头,还附上了专卖店的电话号码。


    她伸手弹了弹报纸:“得了,现成的广告。”


    这下不用纠结了。


    大妞这篇文章是从工人生产着手写的,意在赞扬他们的辛勤和奋斗。


    这也是符合现在的主流价值观的。


    小芳兴冲冲地说:“厂长,你看到报纸了吗 ?”


    这报纸是她放在桌上,要给林雨看的。


    林雨点点头:“你们都看了?”


    “看了,我今天一早拿到报纸就看了,你说,咱们是不是要出名啦。”


    之前北城日报的报道出来的时候,还没有开专卖店。


    现在这篇文章刊登在省城的报纸上,肯定有更多人知道他们专卖店了。


    林雨立刻吩咐他们:“做好准备吧,下午人流量应该会有一波上涨。”


    一早上的时间,足够很多人看到报纸了。


    林雨有过北城日报报道的经验,知道报纸要传播出去还需要一点时间。


    因此早上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出什么。


    到了下午,果真如她所料,顾客一窝蜂地涌过来。


    还有人拿着报纸来问:“这个是不是就是你们的厂?”


    林雨笑着回答:“是,这就是我们食品厂,大伙有兴趣都可以进来看看。”


    看了报纸的人都对上面说的月饼感兴趣。


    刚好店里在做试吃活动,许多人尝完都会买回家。


    毕竟中秋节也快到了,家家户户都是要买月饼的。


    这里又能试吃,也不怕买回家才发现不好吃。


    再说了,这会百货大楼、供销社的服务态度也就那样,难得遇上这家店的销售员都是笑脸相迎。


    新客没经历过这种服务,都感觉十分舒心。


    试吃也吃过了,也受到了人家的热情服务,就没几个人会空手而归的。


    一下午的时间,专卖店的销售额就打破了前两天的记录。


    林雨特意打电话回去厂里告诉他们这件事,要他们及时加班加点赶工。


    另外就是让家里人都看看大妞的文章。


    多么令人骄傲的孩子啊。


    林家人自然是赶紧去找报纸,看到上面写着“林文”的名字,再看到她真情实感地描述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


    一家人都感到十分骄傲。


    林奶奶高兴地说:“还好当时我们坚持,让孩子去读了高中,你们现在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吧?”


    她这话是说给王招娣听的。


    毕竟家里还有个二妞呢,让王招娣看清读书的好处,免得以后又要阻止孩子上学。


    王招娣被她臊得脸红:“娘,我早就知道错啦,读书是好事,我肯定不会拒绝。”


    “再说了,以前不是没钱嘛。”


    那会家里收入少,她有钱也舍不得给两个女儿用。


    她留着钱是要给她儿子读书的。


    现在一家人都有收入,王招娣也不再顾着娘家,现在都攒下一笔钱了。


    哪里还会阻止孩子上学。


    林奶奶就不说她了:“要是没读书,哪里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啊。”


    她摸摸报纸上的文字,心里十分欣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