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 > 正文 第228章 陈记者采访&车间大娘

正文 第228章 陈记者采访&车间大娘

    林雨对于自己的长相有时候也是苦恼的。

    不说别的,就她这圆圆的脸蛋,笑起来两个小梨涡,就让她看起来年纪很小。

    她今年二十二岁,年纪确实也不大。

    但是作为厂长,她需要对外交际,所以常常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稳重一些。

    当然,最后都失败了就是了。

    林雨不避讳这些,还把这事和陈记者说了。

    陈记者觉得这女孩挺可爱的,果然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大家都知道你还小呢,不用担心那么多。你这样更有亲和力啊。”

    他说的可不是假话,他自己见到林雨,聊这几句话,不就是放松下来了吗?

    这就是林雨的个人魅力了。

    对此她并不谦虚地说:“那这也算是我的一个优点了。”

    “是,林厂长很优秀啊。”

    两人说着话,走进了厂里的办公室。

    外面天气炎热,厂里面倒是挺凉快的。

    张丽适时端上了几杯凉白开,陈记者和摄影师喝完才算缓过来。

    他看了看这个装修简单的办公室,跟其他单位那些很不同。

    这房子就是几间简单粉刷过的屋子,但装修很有野趣。

    桌上插着野花,跟窗外的田间风光形成呼应,时不时地有风从窗外吹进来,坐在办公室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在城里是很难感受到的。

    陈记者和摄影师都叹息一声,感到心平气和,好像被这风、这景抚平了工作的疲惫。

    林雨解释道:“大家每天对着桌子看书写字,肯定是会累的,这乡间地头,最不缺的就是阳光和草地。”

    “所以这办公室设计最初,我们就开了大窗户,让大家工作累了可以看看风景。”

    陈记者笑着说:“我还有点羡慕你们办公室的工人们呢,林厂长为他们考虑得真好。”

    哪个领导,还能想到员工工作累了怎么办呢?

    林雨笑着说:“我自己也在这里工作的啊,而且这些风景你们城里很难见到,我们这里倒是很多。

    都不要钱的,为什么不多感受感受乡间风光呢?”

    “这对我们办公室这些同志们来说,也是很新鲜的。”

    话题说到这里,陈记者就问:“听说办公室这些同志都是下乡知青?”

    林雨摇摇头说:“大部分是,有一些是大队的年轻人。”

    她招聘的时候是用考试的方式,只要知识水平能过关就可以录取。

    只是大队读了书的孩子实在是不多,最后也就两三个人能够考进办公室。

    知青们就不同了,他们在城里那都是读了书的。

    大部分人又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知识还没忘干净。

    基本都能考进来。

    所以像现在办公室的职工,大部分都是下乡知青。

    陈记者又接着问:“那他们能考进办公室,而本地的年轻人却只有几个人,大队的社员们都没意见吗?”

    陈记者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乡下很多人都是很排外的。

    让这些外来的知青坐办公室,本地的孩子却在车间和地头干活,难道他们能没有意见吗?

    林雨笑着说:“我说的你可能不信,我带你去问问车间的工人们吧。”

    说着,林雨便带着记者去了粉丝生产车间。

    这个车间是厂里最早设立的,在这里工作的都是莲花大队的人。

    一见到林雨,大家伙都很亲近地喊:“小雨来啦。”

    林雨则是奶奶、大婶、大娘、嫂子、叔叔地喊,看得出来这些人都和她很熟悉。

    她又给工人们介绍了记者和摄影师:“陈记者有问题要问你们,不用有顾虑,直接说心里话就好了。”

    “知道了,这记者这么年轻啊,我还以为会是个老一点的呢。”

    “这话说的,现在是年轻人的世界了,你看咱们大队不也是?”

    “说得也是。”

    几人当着记者的面就开始讨论人家的年纪。

    林雨觉得怪不好意思,赶紧咳了两声提醒他们注意点。

    又和陈记者说:“不好意思啊。”

    陈记者倒是不介意,还笑着说:“没想到我在你们这,还可以被叫做年轻人呢。”

    他在单位年纪不算轻了,今年三十二岁,他都开始感觉到前浪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没想到在这群大娘眼中,他还是个年轻人呢。

    听了他的话,大娘们都说:“比起我们你肯定是年轻人,而且你才三十二,老什么?我巴不得自己现在只有三十二岁,还能奋斗五十年!”

    这话陈记者信,这些大娘给他的感觉就是积极乐观。

    工作的时候都神采奕奕的。

    于是他问:“你们觉得工作累不累啊?”

    “不累,再累还能比抢收的时候累?”

    他们现在年纪大了,才被分配到工厂来工作。

    往年抢收,可是都要累死几个老人的。

    所以对于现在能在厂里工作,不用风吹日晒,他们是很感激的。

    “你以为这工作是容易来的吗?很多人想干还没有呢?”

    毕竟在车间上班,有工资拿,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啊。

    陈记者颇感兴趣地问他们:“都有什么福利啊?”

    大娘们七嘴八舌的,说了半天。

    说的东西都让陈记者有些惊讶,逢年过节五十岁以上的人发红包,加上礼品。

    中秋节是厂里自己做的月饼,过年是厂里的所有产品做成的大礼包。

    平时每个人每个月还能领到两个罐头。

    这样的福利是实惠的,而且还很丰厚。

    这让陈记者更加好奇这厂里的收益究竟有多好,竟然支撑得起几百个人的福利待遇。

    但眼前,他要问的却是最初的问题。

    “我听说还能去办公室上班,你们就不想去吗?”

    大娘们摆摆手:“我们哪有那想法啊,又没文化。”

    陈记者追问道:“那还有你们家里的孩子啊,你们就不想他们去办公室上班,轻松一点吗?”

    这话一问,几位大娘都沉默了。

    陈记者心想,他们对知青进办公室,应该也是有很多意见的吧?

    他等着大娘们的回答。

    结果他们却说:“唉,早知道当初就让我家柱子多读点书了。”

    “就是,我家大妮子,小学成绩可好了,可惜没让她上初中。”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