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秦二郎 > 正文 武安君白起

正文 武安君白起

    渭阳君沉吟片刻,眉头紧锁,似是在努力回忆着什么。终于,他开口问出了心中的困惑,声音中带着几分不解与疑惑。

    “你方才所言,当今秦国能与吕不韦相抗衡的,唯有白驹。然我若未记错,那白驹不正是武安君之长子么?当年武安君逝世前不久,曾有传言称白驹外出游猎时不慎坠入悬崖身亡。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我也曾听闻一二。然而,如今你却又言白驹重现于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眼前局势的迷茫。周围的气氛似乎也随之凝重起来,长安君成矯也是为之一愣,在这片刻的沉默中,渭阳君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天际之间。天空阴沉沉的,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他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充满了压抑与不安。

    长安君成矯心头笼罩着一层迷雾,他浑然不知,与他一起的渭阳君尉缭亦是同样蒙在鼓里。他们所不知晓的,乃是关于白驹那老儿的秘闻——他并非如市井传闻那般,因游猎失足而坠入悬崖,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事实上,白驹之所以会在众人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实则是被白氏一族秘密送往了远方的齐国。而这场暗流涌动的背后,原因更是令人胆寒心惊。那白驹老儿,心怀叛逆之念,竟在暗地里煽动军官氏族,企图撺掇威震天下的武安君白起造反称王!

    他意欲倚仗着嬴姓白氏这秦王旁系王族的尊贵身份,以及武安君白起在大秦军中无人能敌的威望,企图寻觅时机,一举除掉秦昭襄王,取而代之,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王座。这场阴谋如同黑暗中潜行的巨兽,随时准备猛扑而出,吞噬一切。

    而当时那位威震天下的武安君白起,自长平之战凯旋而归后,便以多年征战、身体多病为由,在家中静养,鲜少露面。秦昭襄王,这位心高气傲的君王,曾多次派人恳请白起重返朝堂,但每次都遭到婉拒。白起的固执让秦昭襄王既懊恼又无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驹——白起之子的小动作逐渐进入了秦昭襄王的视线。黑冰台,这个神秘的情报组织,早已将触角伸向了白氏一族。当暗探传来关于白驹暗中勾结军官、意图不轨的消息时,秦昭襄王内心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他不仅痛恨白起的不听召唤,更对其可能的背叛感到愤怒。

    当时武安君白起在秦国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他的名望在某些时候超过了秦王。秦昭襄王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更加不能容忍任何威胁到自己王权的行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得知白驹密谋的秦昭襄王,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将所有与武安军白起有关的军队严密监控起来,绝不允许任何风吹草动。

    秦昭襄王一声令下,黑冰台的密探们如鬼魅般穿梭在秦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任务,是逮捕所有与武安君白起有关的军官,不论其职位高低,一律拿下。这道命令如同黑夜中的狂风,席卷了整个秦国。一夜之间,八九十万军队中,就有一万多名军官被逮捕,他们的命运如同飘零的落叶,被无情地卷入这场政治风暴中。

    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秦昭襄王还下令将这些涉事军队,尤其是能够威胁到咸阳的那些,全部调到函谷关一线。函谷关,这个秦国的重要关隘,此刻成为了风暴的中心。军队们被缴械后,全部被圈禁在关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慌与不安。

    而秦昭襄王并未就此罢手,他以族长的身份下达了族令,让所有嬴姓赵氏的精壮男子组成武装护卫。一夜之间,十几万由老秦人组成的军队,在秦国王族亲信的带领下,如洪水般涌向武安军的封地。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要将整个封地都踏在脚下。

    一夜之间,十几万老秦人响应号召,他们在秦国王族亲信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武安军的封地。整片封地被围得水泄不通,连一只飞鸟都飞不出去!

    此刻的武安君白起府邸,犹如一座孤岛,被无尽的黑暗与沉寂所包围。昔日威震四方的战神,如今却面临着家破人亡的惨境。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场权力与忠诚的较量,那场关于秦国未来的殊死博弈。

    秦王的大手笔在秦国宫廷与朝堂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其牵扯之广、影响之深,犹如巨石投入湖面,激起的涟漪难以平息。在这样的风波之下,武安君白起这个宿将,当然能够感受到它的。当他得知自己的长子白驹竟卷入其中,意图兴兵作乱时,他的内心犹如被重锤猛击。

    白起,这位昔日横扫六国、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此刻眼中却流露出深深的悲哀与愤怒。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于白驹的所作所为既感到愤怒又感到痛心。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怒火,他却也不忍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就此走向绝路。

    于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白起毅然动用了他所有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要将白驹从死神的魔爪中救出。他连夜安排了一场秘密的逃亡计划,将白驹送出了秦国,前往遥远的齐国以求苟存性命。

    在那个幽静的深夜里,白起站在庭院之中,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孤独而苍老,仿佛在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无敌的战神,而只是一个担忧儿子的父亲。周围的风声似乎也在低语着这场风波的残酷与无奈,而白起的内心则充满了无尽的挣扎与痛苦。

    自王命下达,临时组建军队,到这些军队把武安军的封地给围得水泄不通,不过是短短几个时辰的光景。黎明时分,破晓的金光初绽,撕裂了夜幕的沉寂,秦昭襄王孤身一人,踏入了武安君白起的府邸。

    此刻的武安君府邸,已不见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武安军已遣散了所有的家奴,只留下了白起一家老小与亲信左右。时值深冬,寒风凛冽,大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覆盖了整个府邸。

    在这风雪交加之际,老将军白起赤膊上身,跪于庭院之中。他的身躯虽已年迈,但背脊仍旧挺直如松,丝毫不显颓态。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发梢,渐渐融化成水珠,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白起闭目凝神,静待着秦王的到来。他的心中充满了决然与坦然,仿佛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周围的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肃杀与凝重的气氛,令人感到窒息。

    秦昭襄王缓缓步入庭院,他的目光落在白起那赤裸的上身和坚定的背影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位曾经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军,如今已成为了他王权之路上的最大障碍。但面对这样的忠诚与勇猛,他又怎能不感到一丝惋惜与敬佩呢?

    两人就这样在风雪中对峙着,一个跪着、一个站着;一个等待着命运的审判、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在这肃静而庄严的时刻,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那一日,自清晨至黄昏,天色变幻如同秦昭襄王与武安君白起之间莫测的对话。朝霞初绽,金色的阳光洒在咸阳城的街道上,映照出一片宁静而庄重的氛围。然而,这宁静之中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武安君白起的府邸前,士兵们肃立两旁,甲胄鲜明,刀枪如林。府内,白起与秦昭襄王相对而坐,他们的谈话声低沉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然而,谈话的内容却如同被厚重的帷幕所遮掩,无人能够窥探其中的奥秘。

    当秦昭襄王缓缓步出白起府邸的大门时,他的脸色深沉而复杂,仿佛承载着难以言说的心事。而紧随其后,武安君府邸内便传来了白起自裁的惊天消息。这消息如同惊雷般在秦国的上空炸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白起的自尽,让整个咸阳城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之中。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白氏族人,此刻也如同失去了庇护的幼鸟,暴露在风雨之中,惊恐而无助。然而,就在针对这些幼鸟的扑杀计划即将实施之际,却被突然叫停。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这一切,让原本即将发生的悲剧得以避免。

    那一场原本即将爆发的政变,随着白起的离去而彻底烟消云散。那些曾经蠢蠢欲动的叛乱分子,此刻也如同被霜打的茄子,再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整个咸阳城似乎又回到了那往日的平静与安宁之中,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平静。在那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只是,那一切已经与武安君白起无关了。他的一生如同流星般划过战国时期的黑暗长空,留下了永恒的传奇与无尽的遐想。

    那时的咸阳城仿佛笼罩在一片哀伤与沉默之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道上默默地站立着目送着白起的离去。那些曾经与白起并肩作战的将士们更是泪流满面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知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像白起一样带领他们征战四方、建立功勋了。

    而秦昭襄王也重新回到了那深宫之中继续着他的统治与谋划。只是每当夜幕降临他是否会想起那位曾经并肩作战的武安君?是否会在心中默默祭奠那段逝去的岁月?这一切都无人知晓只留下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一段永恒的传奇供后人缅怀与传颂。

    然而,武安君白起百年后,却有八九千名军官突如其来地陪葬其旁,此事着实蹊跷。据传,这些军官都曾被秦昭襄王逮捕,他们内心怀着对武安君白起的崇敬与忠诚,渴望能在幽冥地狱中继续追随白起,共同征战四方。于是,在白起离世后,他们最终成为了殉葬者,永远陪伴在武安君的身旁。

    然而,这八九千人的殉葬,究竟是他们自愿的行为,还是另有隐情,却成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谜团。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军官是被秦昭襄王所迫,不得不为白起殉葬;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出于对白起的敬仰和忠诚,自愿选择了这条道路。然而,真相究竟如何,却已随着历史的尘埃而掩埋,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未解之谜。

    的确,没有哪位明智的君王会轻率地同意让八九千经验丰富的指挥军官为一个将领殉葬,这样的决策无疑会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严重削弱,甚至可能引起军队的动荡和不安。然而,有时历史的走向并不总是符合我们的逻辑和期望。

    那一夜,月色如血,阴风怒号。突然之间,一万多名军队骨干被逮捕,他们的命运被无情地掌握在了君王的手中。这些军官们,他们曾经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是军队中的中流砥柱。然而,此刻他们却成了待宰的羔羊,面临着未知的命运。

    消息传出后,整个军营都笼罩在了一片阴霾之中。士兵们人心惶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为那些被捕的军官们感到惋惜和不平,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而事实也正如人们所担忧的那样残酷。那一夜之后,那些被捕的军官们大部分都被处死,死亡率高达十之七八。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哀嚎声在夜空中回荡。

    这样的决策对于军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那些死去的军官们都是军队中的精英,他们的离去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大幅下降。而幸存下来的士兵们也因为这次事件而心生不满和怨恨,军队的士气陷入了低谷。

    当然,若以后世之人的眼光来审视,武安君白起百年后秦军对外作战的颓势,从原先的屡战屡胜急转直下为屡战屡败,其中缘由多半要归咎于那逝去的八九千名军队骨干。这些骨干的离世,犹如抽离了秦军的脊梁,使得这支曾经所向披靡的铁骑失去了往日的锐气与协同。

    故而,造成这般局面的深层次原因,绝非仅仅因为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白起所能涵盖。诚然,白起的逝世无疑令秦军痛失一位伟大的统帅,他的战略眼光、治军之道以及临敌之勇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但秦军的衰败,更多的是因为那八九千名军队骨干的集体缺失,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中流砥柱,更是军队士气的维系者与战斗力的保障。

    这些骨干的丧失,对于秦军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离去,不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更在无形中摧毁了军队的士气与信心。因此,即便后来有再出色的将领统帅秦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这巨大的损失,重现昔日的辉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完美世界 攻略阔少迹部君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 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