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正文 第 62 章

正文 第 62 章

    朱翊钧准备离开的时候,想着应该去向李春芳道个别,毕竟他到尚书府来串门这么多天,只有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遇见了李春芳。

    下人告诉他老爷正在书房,朱翊钧便让他领路。

    他们来到书房,李春芳正坐在书案后面写着什么,看到朱翊钧来,连忙站起身,迎到门边。

    朱翊钧冲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李大人,你没有生我的气吧。”

    李春芳一惊:“怎么会呢?殿下多虑了。”

    一来他不敢,这可是嘉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怎么调皮怎么闹皇上都不生他的气,李春芳就算生气,那也是敢怒不敢言。

    况且,朱翊钧只是个五岁的小孩儿,李春芳五十好几了,哪儿能跟个孩子计较。

    “那就好。”朱翊钧走到书案前,“你在写什么,我能看吗?”

    李春芳笑道:“当然,殿下请随意。”

    朱翊钧本以为他在做文章,把纸拿起来一看,才发现那是一首诗歌:“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摘自《西游记》】

    朱翊钧赞道:“啊!好诗,好诗!”

    李春芳问他:“殿下认为好在哪里?”

    “好在……”朱翊钧又拿起那张纸看了看,“里面藏了李大人的名字。”

    “李春芳长者留。”

    李春芳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是大笑着夸他聪明。

    朱翊钧却说:“李大人的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我皇爷爷很喜欢的。”

    他夸人没什么华丽辞藻,贵在真诚,夸得人不好意思。但李春芳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是想说,李春芳自己写的文章就很好,嘉靖很喜欢,不用请别人代笔。

    李春芳笑着应道:“多谢殿下提点。”

    朱翊钧摆了摆手:“不谢不谢,我要回去啦。”

    李春芳又道:“我让厨房做了些点心,殿下尝一尝?”

    朱翊钧有点为难的说道:“那就尝一尝吧。”

    “……”

    当天下午,朱翊钧就回了宫,迫不及待跑到正殿,嘉靖却不在。值守的太监告诉他,皇上在内殿。

    小家伙撒开了腿往里跑,跑到门口又停了下来,门口的太监正要说话,却看到朱翊钧竖起食指抵在唇上,做了个静声的手势,于是大家都低下头,不再吭声。

    朱翊钧扒在门边偷偷往里张望,一眼就看见了嘉靖和黄锦两人。黄锦手中拿个拂尘立在一旁。嘉靖背对着门口,坐在屋子中间一个大蒲团上。

    朱翊钧轻手轻脚的走进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来到嘉靖跟前,先歪着脑袋看了一眼,嘉靖的眼睛是闭着的。

    朱翊钧又看向黄锦,用眼神询问他皇爷爷是不是睡着了。

    黄锦看懂了他的意思,轻轻摇头。

    朱

    翊钧却不知道这个摇头是皇爷爷没睡着,还是叫他不要打扰。

    于是,朱翊钧就站在一旁等着。他小孩子,没什么耐心,等了一会儿就有些着急。

    这时候,嘉靖终于动了,他深深地吸一口气,与此同时,双掌交叠着往上提到胸口,随着呼气,手又缓缓落入丹田。

    等他这一个收式做完,朱翊钧就知道,他今日的修道结束了。

    小家伙从后面扑到皇爷爷背上,双手绕过去,蒙住他的双眼。正要说“猜猜我是谁”,转念一想,这不是暴露了吗?于是,便不说话了。

    “哼!”嘉靖冷哼一声,“出去野了这些天,终于舍得回来了。”

    “呀!”朱翊钧松开手,从他肩膀探个脑袋过去,“皇爷爷怎么知道是我?”

    嘉靖瞪他一眼:“除了你,还有谁敢?”

    朱翊钧噘嘴,也学着他的样子从鼻子里哼一声:“没意思。”

    “什么有意思?”嘉靖低沉的声音回响在殿内,“李春芳的府邸有意思?”

    朱翊钧靠在他的肩膀上:“皇爷爷怎么知道我去了李大人家里?”

    “你的事情,桩桩件件,朕必须知道。”

    嘉靖拉着他的手,一把将人拽到自己跟前,抱着他,好好看了看,确定离开近十天,还是这么健康活泼,才放下心来。

    朱翊钧又问:“那皇爷爷知道我去李大人家里做什么吗?”

    嘉靖说道:“见了什么人吧。”

    “嗯!”既然皇爷爷问起来,朱翊钧一点也不隐瞒,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是李大人从浙江请来的幕僚,皇爷爷你也见过的。”

    “胡说!”嘉靖捏他的小脸,“李春芳的幕僚,朕何时见过?”

    朱翊钧说:“你没有见过他的人,但见过他的文章。”

    “文章。”

    “《进白鹿表》,你看过之后特别喜欢,说文章写得好,字也写得好。”

    他说到《进白鹿表》,嘉靖就想起来了:“胡宗宪的人。”

    朱翊钧点头:“和胡宗宪一起抗倭的人。”

    嘉靖又问:“这个人叫什么?”

    朱翊钧答:“徐渭。”

    嘉靖自然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他看了黄锦一眼,后者会意,皇上这是让他去查查这个人的来历。

    他又看着朱翊钧:“你每日跑到李春芳家里去,就为了见这个徐渭?”

    朱翊钧点头:“嗯!”

    “见他做什么?”

    朱翊钧坐在皇爷爷腿上,还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姿势:“他可有意思了。”

    “怎么个有意思?”

    朱翊钧说道:“他的字写得可好呐!”

    嘉靖想起那封进表,至今还记忆犹新:“确实不错,文章写的也好。”

    朱翊钧忽然又站了起来,拉着嘉靖的手:“皇爷爷你过来一下。”

    “嗯。”嘉靖沉吟一声,这小东西不在,他宫里每日都安安静静,适合

    清修。小东西一回来,这偌大的宫殿就热闹起来了,“又要做什么?”

    “你来嘛,来嘛!”

    嘉靖被他攥着手,从蒲团上站起来,一旁的黄锦赶紧去扶。朱翊钧感觉学着他的样子,也去搀扶皇爷爷。

    嘉靖收回手:“做什么,朕还没老到要你扶着走路。”

    朱翊钧仍是伸着小手不肯缩回来:“那皇爷爷牵着我走。”

    “呵~”嘉靖就吃他这一套,牵着他的小手,被他拉着走到御案后面。

    朱翊钧吩咐旁边的太监:“帮我研墨。”

    两名太监赶紧上前,一个帮他研墨,一个帮他铺纸。

    小家伙自己爬上椅子,挑了支毛笔,在宣纸上默了一首他最近刚背的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他写完了,让小太监把宣纸举起来,展示给嘉靖看:“皇爷爷,你看看我的字。”

    嘉靖知道他是要显摆,却不动声色:“看什么?”

    “看我的字写得好不好呀!”

    嘉靖果然认真看了看,不得不承认,短短十天,朱翊钧的字,进步很大。

    这种进步绝不可能是练出来的,一定是得到了书法大家的指点。

    嘉靖问道:“那个徐渭教你的?”

    朱翊钧点头:“是他教我的。”

    嘉靖又问:“所以,你每日都去,是跟着他学书法去了?”

    “不是的。”

    “那是什么?”

    朱翊钧放下笔,从椅子上下来:“我想让他教我兵法。”

    “兵法?”嘉靖面色沉下来,“你出趟宫,都会给自己找老师了。”

    朱翊钧说:“他很厉害的。”

    能被李春芳请来当幕僚,嘉靖相信,这个徐渭指定是有点本事的。

    他又问道:“他答应了吗?”

    原本兴奋的小家伙,瞬间低落下来,摇了摇头:“没有。”

    嘉靖听到他被人拒绝,又乐了,看向一旁的黄锦:“听着新鲜,竟还有人不答应他的要求。”

    朱翊钧在宫里,对任何人都是有求必应,皇上都宠着他,别的人更不必说。

    黄锦说道:“小主子身份贵重,他的讲官都是由主子指派,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还算那人有些自知之明。”

    “不是的!”朱翊钧反驳道,“他要回家乡参加秋闱。”

    “原来是个秀才。”

    朱翊钧又去拉嘉靖的手:“皇爷爷,如果徐渭答应了,你会让他当我的老师吗?”

    嘉靖不假思索就拒绝道:“不会。”

    “为什么呀?”

    “黄锦不是说了吗?连个功名也没有,如何当你的老师?”

    在朱翊钧心里,徐渭还是很厉害的,书画诗词文章,样样精通。

    但他也不打算和嘉靖争辩,徐渭已经决定回浙江,那肯定就不能当他的老师了。

    嘉靖看出小家伙有些失落,便摸了摸他的头:“别想了,朕已经为你寻了一位师傅,再过两月他便进京来教你习武。”

    朱翊钧眼睛一下亮了起来:“真的吗?”

    “朕答应你的事情,哪一件没做到?”

    朱翊钧扑过去抱着他的腰:“皇爷爷最好啦!”

    嘉靖龙颜大悦,却还装模作样的推他:“松手!松手!”

    朱翊钧抱得更紧了:“我最喜欢皇爷爷啦!”

    “诶?”他忽然抬起头来,“那是谁呀?”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

    听嘉靖的意思,这个人不住在京师,应该是驻守地方的某位将军,朱翊钧更期待了。

    朱翊钧陪着嘉靖用了晚膳,时辰不造,这才回到自己寝殿休息。

    他今天一天跑了好几个地方,也够累的,早早的就躺上床,小脑袋一沾枕头,就睡了。

    第一日早上,用过早膳,朱翊钧径直来到书房。

    徐渭送给他的几样东西正放在书桌上,朱翊钧先拿起那副《墨梅图》,展开来看了一眼,然后递给冯保:“大伴,送给你。”

    冯保惊讶道:“送给我?”

    朱翊钧点头:“我知道你喜欢,所以就把他送给你啦。”

    冯保伸手来接,朱翊钧又把手缩了回去,十分为难的说道:“可是只有一幅。”

    冯保笑道:“殿下舍不得?”

    朱翊钧却说:“万化也喜欢。”

    这时候,陈炬端着茶盏走进来,冲朱翊钧笑道:“殿下想着我就够了,让我看看就好,我不要。”

    冯保说:“我也不要。这副《墨梅图》十分难得,殿下还是留着吧。”

    朱翊钧看看他俩,突然笑了:“下次再见到徐渭,让他画一幅。”

    陈炬好奇:“殿下为何觉得还能见到。”

    朱翊钧说:“大伴说过,考过了乡试,就要进京参加会试。”

    冯保又问:“殿下如何知道他这次能考过乡试?”

    “我觉得他能。”

    说着,朱翊钧已经翻开了摆在上面的那本书——胡宗宪所作的《筹海图编》。

    看了目录朱翊钧才发现,这不是一本书,应该是一套书,一共有十三卷,而徐渭给他的只是卷一。

    这一卷名叫《舆地全图》。顾名思义,从辽阳到广东,再到海外诸岛,全是地图。

    朱翊钧看了好几天,实在看不懂。冯保只能陪着他看,运用自己那点有限的地理知识给他讲解,偶尔朱翊钧问个什么问题,他答不上来,小家伙不高兴,他也犯嘀咕:“可我是个理科生。”

    “什么?”

    冯保说:“我也没去过。”

    “唉~”朱翊钧叹一口气,想要放弃了,打算去看戚继光所著的那本《纪效新书》。

    冯保不想他半途而废,于是劝道:“要不再看看吧。我想殿下若是对东南沿海的地形地貌、以及海上岛屿有了大致了解,看其他的兵书会更容易一些。”

    朱翊钧想想他说得也对,于是又坚持翻了几页,却发现,越往后看,越有意思。

    冯保忽然指着一处说道:“殿下看这里。”

    那是一些散落在海上的小岛,朱翊钧挨个把名字念了出来:“鸡笼山(台湾)、花瓶山、彭加山、钓鱼屿、橄榄山、黄毛山、赤屿。”

    冯保的手指点在其中一个名字上,朱翊钧又看了一眼:“钓鱼屿?”

    冯保说:“这里是我们的水军防倭御寇必到之处,也是浙江、福建沿海渔民前往钓鱼屿捕鱼的渔场。胡总督将钓鱼屿及周边岛屿、海域明确纳入了福建省界。”

    朱翊钧听不懂:“它有什么特别的吗?”

    冯保点了点头:“对,它很特别。”

    “为什么?”

    “因为那些日本来的倭寇,他们想要强占这些岛屿和海域,说是他们的地盘。”

    “那不行!”朱翊钧一拍桌子,激动的站了起来:“这个钓鱼屿是我们的。”

    冯保又说:“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不被外族侵略,是民族使命,也是国家尊严。”

    朱翊钧点头:“我记住了。”

    他说记住了,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直到很多年后,他把太祖高皇帝十五个“不征之国”的祖训撕下来,就着点心吃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藏风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