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宋鼎 > 正文 第十二章 夜谈 III

正文 第十二章 夜谈 III

    贾旭继续在屋里来回踱着步,表情严肃,做沉思状。而脑袋里在搜肠刮肚的回想着前世的回忆,包括历史课本、相关读物、视频甚至电视剧的内容。

    他前世也算是个历史爱好者,但也就只是爱好者的程度而已。爱好者的特点就是泛泛的知道一些事情,会关注一些标志性的情节和事件,以为自己很懂了,但是深究起来,细节其实很少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脉络更是无从得知。

    更何况,蒙古灭南宋这段历史,在后世也不是一个热门的历史时期,跟三国、隋唐、明清比起来相差甚远,相应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不多。比较著名的算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老先生的文学水平自然很牛,但是拿这个当正史跟贾似道掰扯,岂不是白痴?难道跟他说,蒙哥是神雕大侠杨过砸死的?或者建议他去跟忽必烈谈谈交情,我们这边有个叫郭靖的汉人救过你们成吉思汗的命,你们要懂得报恩?

    今晚,是在贾似道面前展现自己“思虑缜密”的机会,还是要慎重。

    片刻之后,贾旭给出了第一个“推断”:“蒙古人兴兵作战,最好迂回。往往以骑兵的机动优势为依仗,从常人以为不可行之处奇袭突入,或击敌侧翼,或分割包围,或扰乱后方。目前已知的四川、湖广两个战场,分别由蒙哥、忽必烈两名酋首统帅,击我正面,行的均是堂堂正正之战,这不合常理。必定还有第三路蒙军迂回我大宋后方以做配合。江淮千里防线,敌无隙可乘,那可用作迂回之处,便只会是西南方向,统军之将也只能是刚刚攻灭大理和交趾的兀良合台。”

    贾似道面上依然不置可否的表情,心里已是一惊。兀良哈台统蒙古兵三千骑,会合爨、僰等西南夷万余人,从交趾入广西,在老苍关大败六万宋军,连下贵州(今广西贵县)、象州,尝试攻击柳州与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未成后,星夜从小路北上,忽然出现在辰州(今湖南沅陵)和沅州(今湖南芷江)境内。

    相关的战报文书前几日刚刚送入鄂州城,那时贾旭还在床上昏迷,不可能看得到。

    这真是他推理出来的?

    贾旭却没工夫去猜贾似道心里想什么,反正把自己脑海里搜刮出来的记忆,加上一些必然性的合理分析,然后说出来就好。自己现在还没能力改变历史走向,但凡能在自己记忆里搜出来的片段,都是确凿无疑会发生的事实,所以不用管贾似道现在怎么看,因为很快就会得到验证,到时不信也不行。

    他走到坐榻旁,从榻上圆桌拿起一杯茶,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兀良合台乃是铁木真账下蒙古四獒之一——速不台之子,亦是难得的良将。其自西南崇山之中突出,虽兵必不多,但当下大宋精兵悍将俱在北线,湖南、江西地阔兵稀,被他进来这么一搅,一时震动乃是必然。到那时,朝廷便会急需有人出来主持局面,统筹内外抗击之事。然而当下大宋总领抗蒙事宜的主官——也就是大人您,却被困在这鄂州城之中,连获得战报消息都困难重重,又谈何主持、统筹?所以,我的第二个推断是,短时间内,朝廷会另择一大将入鄂州城主持防务,而下旨命大人自城中突出,至外围另立行辕,以更好的主持我大宋的全局战时!”

    贾似道也拿起茶杯默默的饮着。自己虽然一直在抗蒙一线,但是毕竟是文官身份,之前主要是在相对后方组织屯田、搞后勤供应,于全局战略眼光,说实在的有所不足。当初也是头脑一热,想搏个滔天富贵,便进了这鄂州城,但是正如贾旭所不好明说、但话里话外点出的意思一样——这不是一个统帅该干的事,他应该在后方统筹全局才对。

    如果湖南、江西腹地真的被蒙古军队搅的天翻地覆,朝廷命他从鄂州城中突围出来主持全局,是非常合理的推断。

    他心中对贾旭又再高看了一眼。

    而贾旭的“推测”还没结束。他在书房里又转了几圈,继续说着:“不过大人也不必犯愁。之前说了,兀良合台先前带去攻交趾的军队本就不多,疲师远征,况且自西南峻岭之中穿山而来,所能保障的兵力注定更少。虽然打我大宋腹地一个措手不及已是难免,但是纵使其转战千里,百战百胜,也注定是越打越少,不会有什么根本作为。对于兀良哈台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在流窜劫掠后,与正面之蒙军汇合,才可保自己这一路偏师,不会在我大宋的腹地中生生被耗光。四川方面因蒙哥之死,敌军已退,那么兀良合台下一步的目标就只能是奔着忽必烈而来。到时大人不必忧虑,随便布置一下,礼送其过来与忽必烈汇合即可,便又是一个运筹帷幄,解心腹之患的大功。”说完他冲着贾似道拱手作了个揖说道:“不过大人切记出城之后,新的行辕驻处,要向东去寻个地方,而不是向南,否则容易被北上而来的兀良合台撞上。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了大宋,还请大人小心为上。”

    贾似道听到这里点了点头,然后又抬眼看了看贾旭,问道:“可是若放得敌偏师与忽必烈主力汇合,敌军势愈盛,鄂州城岂不更危险?”

    不知不觉中,贾似道已将贾旭视为一个可以和自己探讨问题的对象了,这是潜意识里对贾旭能力的巨大承认。

    只是当下二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贾似道是下意识,贾旭是没工夫细想。

    他现在只想趁热打铁,把自己的“推断”说完,把自己钉在贾似道心里的“桩”打牢。

    “孩儿说句不该说的话,大人离城移司之后,鄂州城就算破了,与大人何干?大人在城中时,城池固若金汤,大人离城,城就破了,那只不过是更彰显大人之能而已。”贾旭笑着说道:“而且鄂州城破不了。蒙军围城月余,攻城不辍,早已是师老兵疲、强弩之末,无能为矣。更何况,忽必烈现在的头上,还悬着一把利剑!”

    贾旭说到此处,顿了顿,吊了吊他爹的胃口,方才继续说道:“蒙哥身死,蒙古大汉之位空缺,这忽必烈就不想争上一争?他又能在这鄂州城下等多久?就算他放弃争位,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鄂州城,甚至横扫江南,灭了我大宋又能如何?到时新上位的蒙古大汉,对他这个资历深厚、甚得众望、又刚刚立下大功的宗王会怎么看?一纸诏书召他回京,好则寻个封地小心翼翼惶惶度日,坏则良弓藏、走狗烹,不过如此。所以忽必烈不是可能回去争位,而是一定会回去争位!他在这里耗不久了!他现在还不退兵,无非就是想打下鄂州城,挟大胜之威回军,为自己争位增加筹码而已,而当他最终意识到自己破城无望之后,他就必定会退兵,而这一天,已经不远矣!”

    贾旭终于将话收尾:“至于蒙古蛮子退军之后,大人立下不世之功,升官封赏、执掌权柄,都是顺理成章之事,无需多言。只希望到时大人不要忘了今日之约。”

    今夜整场的谈话,对此刻的贾似道来说,是给他内心很大的震撼的。倒不是说贾旭说的这些有多么的神谋鬼断,很多事情基于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都是很合理的推断,见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人很多,也不算如何稀奇。

    让贾似道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贾旭的表现。在贾似道的眼中,自己的这个儿子,从小顽劣,不喜读书。自己虽然当初也是个著名纨绔,但他的父亲贾涉是个一板一眼的传统文人,还是逼着他读了很多书。而他在对待后代上,显然没有自己的父亲那么有耐心,加之常年在外做官,使贾旭一直处于一种放养状态,成天在临安和其他官员家的那些不着调的公子哥们厮混。

    毕竟贾似道骨子里觉得做个纨绔也没什么不好。自己当年也是个纨绔啊!

    可自昨夜至今的贾旭,却给了贾似道截然不同的感受。

    遇蒙古刺客时的冷静应对、献填城之计时的有所担当、筹粮草石木时的略施伎俩和刚才谈话时的沉稳善谋,这些品质在贾似道看来,不仅不该出现在自己这个一贯胡闹的儿子身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划入英才的行列!(当然他作为看孩子的家长,心里对贾旭的表现毫无疑问的有所夸大)!

    区区两年不见,变化这么大么?

    贾似道面色依然平静,久居高位,这般遇事不改色的本事还是练成了的。他又品了一口茶,舒缓了一下内心的激动,然后缓缓的说道:“那我们就静待局势发展,看你今日之言,是否都能成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完美世界 十日终焉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攻略阔少迹部君 大奉打更人 极品风流假太监